江西企業網3月13日南昌訊自3月初開通“3·15金融消費維權服務臺”以來,接到多個金融消費投訴,內容涉及保險理財、按揭還貸、人民幣使用和信用卡消費等。通過記者介入大部分案例得以調解,現選取幾個案例,期望消費者提高警惕,避免重演“被理財”。
掃地五年存三萬存款不慎變保險
■案例 沈祖漢今年56歲,在南昌某高校做清潔工。每個月發工資后,他都會存入郵儲銀行南京東路南大營業所,營業員多次勸他存利息更高的定期。2月28日上午,老人終于被說動,拿出積攢了五年的三萬存款在營業員的指導下,存了“定期”。兒子看到老父拿回的單據后卻發現這根本不是定期存款,而是生命人壽保險通過銀行代理渠道銷售的保單。父子倆回到銀行退保,卻發現辦理“定期”時放在文件袋里身份證不翼而飛,父子倆懷疑其中有人以不明手段藏匿參保人身份證拖延退保期限。3月10日沈祖漢父子來電,投訴郵儲銀行在違背老人本意的情況下,以“存定期利息高”為名,誤導沈祖漢老人購買生命人壽保險。
■結果 接到投訴后,記者隨同沈祖漢父子到涉事郵政儲蓄所進行調查核實。理財經理表示業務辦理是雙方自愿,沈祖漢堅稱是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被誤導,雙方各執一詞,經介入,郵儲銀行允諾3月11日全額退還其本金,并免除5%的退保手續費。至于沈祖漢身份證為何丟失,目前不得而知。
■解析 記者在百度搜索“郵政存款變保單”等關鍵字,發現郵儲銀行的相關被投訴或報道記錄有12900條。省消協也表示接到多起類似投訴,消協人員分析,存款變保險一般的忽悠路線為:先交錢,再到銀行保險業務代收憑證上簽字,拿到投保單,最后在幾天甚至十幾天后收到保險合同。這種訂立合同的流程已嚴重違反了《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以及消費者的知情權。“存款變保險”的受害者以老年人居多,大多數人因老花眼無法看清合同細則條款,法律意識淡薄,缺少專業理財知識,又輕信他人,所以容易“被保險”。
按揭還款計算復雜月供只升不降
■案例 家住上饒市玉山縣的李先生幾年前貸款20萬買房,分十年還,起初每月銀行扣款2214.38元,從去年開始月供突然增至2471.04元。他多次來到上饒銀行玉山支行詢問為何要多還257元,銀行工作人員只簡單稱是因為利率調整。李先生納悶了,銀行利息有升有降,月供為什么只升不降呢?明明去年已經降息降準,今年1月份的扣款反而比去年多。3月4日,李先生向本報來電,要求銀行給予合理解釋。
■結果 接到投訴后,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上饒銀行,玉山支行確認投訴人身份后立即開展調查,有關負責人表示,銀行曾于2012年2月根據當時的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將李先生的月供從2214.38元調整為2471.04元。今年1月扣款金額略增是因為李先生的個人按揭貸款利息在跨年度計算時,計息天數為31天,所以比原先30天的計息方式金額略高。從2月開始執行新的基準利率,李先生的月供下調至2276元。
■解析 央行去年兩次降息,5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從7.05%下調至6.55%。按照慣例,絕大多數銀行于今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貸款利率,按說“房奴”們1月份的月供應該會減少,但實際上很多人1月的月供不降反升。銀行人士解釋稱,1月份是按“分段計息”的方式扣款,設定年前、年后兩段分段計息,跨年度還款的實際還款天數31天,比正常還款期內多一天,從而導致還款額增加。扣款日越早的客戶,這種現象會更加明顯,因其大部分日期是按較高的舊利率計算。2月份開始,客戶的月供會正常減少。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貸款月供的計算方式在銀行的貸款合同中都有說明,但因為貸款計算公式很復雜或者合同文字解釋并不到位,貸款者不太容易完全理解。
銀行取出假幣維權要有技巧
■案例 一名熱心網友通過“江西日報財金版”官方微博私信講述朋友遇到假幣的維權經歷:劉女士是某企業的財務人員,經常要去銀行提取大量現金。一次她與另外兩名出納員一同到銀行分理處提取現金,因提取金額較大,銀行柜外又沒有驗鈔機,他們在核對了總捆數之后便匆匆離開銀行??傻搅藛挝恢匦虑妩c時,卻發現了三張假幣。劉女士立即與銀行取得聯系,但得到的卻是“現金當面點清,出門概不負責”的答復。
■結果 收到銀行“出門概不負責”的答復,劉女士很窩火,便直接向該支行的上級銀行進行投訴。上級行非常重視,立即對劉女士從取款到發現假幣的全過程展開調查,確認全程都有人證實劉女士沒有做手腳,加上該分理處沒有按有關要求設置客戶用驗鈔機,銀行最終向劉女士作出了賠償。
■解析 消費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反假幣常識,要注意使用銀行柜外驗鈔機驗鈔,發現有疑問的鈔票可以及時讓工作人員更換。提取來不及當面逐張清點的大額現金時,最好兩人以上同行,萬一發現假幣,可以憑借現金捆扎紙條向銀行的上級機關反映并提供同行人員的證明,從而增加維權的籌碼。銀行專業人員建議,除了當面點清之外,應盡量減少從人工窗口提取現金的機會。一是多用自動柜員機取款;二是充分利用銀行卡代替現金結算;三是賬務往來可以使用個人支票及同城轉賬或者使用更加先進的網上銀行和電話銀行。(見習記者陳昱旻朱水山)
維權有路徑
遇到金融權益被侵,請勇敢揭露理財領域的行業黑幕和忽悠行徑,您可以整理事情的經過,并提出質疑和希望得到的解決結果,通過以下五種方式反映至本報“金融維權服務臺”:
維權熱線:0791-86849840
短信接收:18679425561
維權郵箱:jxrbcj@sina.com
維權微博:您可以登錄新浪微博關注并@本報官方微博“江西日報財金版”,也可以發私信告知。
維權信箱: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紅谷中大道1326號江西日報社特刊部財金版(收)郵編:330038
注意事項:反映情況須真實,并留下聯系方式便于我們核實。
無論哪一種方式,本報獲知線索后,都將認真對待,聯系有關部門盡快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