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未批先征至今未動工,現場諾大的規劃牌已斑駁破損。
【問題反映】
豐城市小港鎮臨近南昌,從2011年底起,豐城市就開始爭取和南昌開通公交車,依據當地政府部門的說法,公交車開通后,豐城市和南昌市實現了無縫對接。
這原本是一件事關民生的好事,但小港鎮政府被指在前期具體操作中存在違規現象,特別是在建設公交車站征地方面出現了未批先征、少批多征、廉價收儲土地等問題。其中還有村民向本欄目記者反映,當地鎮政府在征地過程中,出現了欺軟怕硬的現象,對好說話的老百姓,即便家中土地不是征收范圍的,也強行征收;而對“有勢力、有背景”的對象,其家中土地即便是征收范圍,當地政府也會用另外的土地進行置換,這種做法在村民中積怨頗深。
【調查核實】
日前,記者趕赴小港鎮調查核實,發現被征土地臨近105國道。當地鎮政府從2011年底開始征收土地,每畝的價格為1.68萬元。不過近兩年時間過去了,被征收的土地上仍然沒有開工。在小港鎮政府記者了解到,當時征收的面積為100畝,但在2012年10月,豐城市發改委在對工程立項的批復中,核定該項目征地面積為50畝。
雖然有豐城市發改委的立項,可當記者要求小港鎮政府出示該項目的規劃、征地許可時,鎮政府多名工作人員并不配合,稱鎮政府作為一級政府,在建設這類民生工程中出現違規的原因是“具體事情具體辦”,投訴的百姓就是“刁民”云云。
隨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小港鎮政府征地在先,至今未取得國土部門的征地許可,也沒通過規劃。
被征地村民之一李長平有苦難言,稱鎮政府在2011年“先斬后奏”,自行征收了100畝土地,而后被核準只能征收50畝。按理被征收的100畝土地中,鎮政府應該向農民歸還50畝,但在實際的操作中,鎮政府有失公允:凡是家中“有背景、有勢力”的農民,就可以重新得到土地,而一些老弱病殘、老實本分的農民,即便土地不在征收范圍之內,鎮政府卻不僅不歸還多征收的土地,還將這些土地置換給那些“有背景”的人。
小港鎮政府分管土地的吳姓副鎮長辯稱,這種做法實屬無奈。原因之一竟是很多農民當時不同意征收土地,一直沒有簽字。現今鎮政府只好對那些經過簽字的土地進行置換,即便是這些被置換的土地不在征收范圍。這些農民只能“怨”自己當初在征收土地的協議上簽字同意。
目前,針對村民投訴,豐城市、小港鎮政府都未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甚至小港鎮政府堅持認為此事為“具體事情要具體辦”,即便鎮政府被指恃強凌弱,也自稱是“無奈之舉”。
小港鎮政府打著公益的旗號,對農民的土地未批先征、少批多征,在善后的問題上,又不能公平公正,當地民眾的合理訴求到底能不能得到解決,鎮政府能否及時完善征地手續把好事辦好,本欄目將繼續關注。
大江網記者金其會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