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報推出《金融服務知多少請您說一說》的金融問卷調查,接到了約百名讀者的來電。經過整理,本報邀請多位銀行理財師分析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讀者中,年齡為20歲至67歲,大多數都有投資股票、基金等經歷,不過有過半的讀者因缺乏專業知識而判斷力不強,從而在投資時“被人帶入誤區”?!鲇浾唿S培紅/文
數據與解讀
投資理財人群趨年輕化
調查:問卷中首先是調查大家是否使用過除存貸款以外的金融產品,大多數接受調查的讀者都有投資股票、基金的經歷,少部分人正在購買債券、貴金屬等理財產品。
解讀:理財師從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目前投資理財的人群正趨年輕化,如資金較寬裕、學金融的在校大學生,對股票、基金等投資有濃厚興趣。相比而言,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則因就業、購房、成家等眾多壓力,資金有限而暫停投資。待經過“成家立業”的人生轉折點后,其投資意愿則最強。“從目前情況看,這部分人群文化層次不低、接受能力強,且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庇欣碡攷煼治?,這也是他們愿嘗試像貴金屬等這類風險性更強的理財產品。
50歲以上的投資者,除投資習慣外,還考慮到子女婚嫁、自身養老等情況,更傾向股票及債券等投資品。
投資不能麻木和盲目
調查:股票投資者中,有入市不滿半年的“菜鳥”,也有摸爬滾打13年的“大蝦”,但對“如果短期內您的股票出現虧損,您會怎么做”的問題,近半人認為“繼續觀望”和“習以為常,也許是跟進的好機會”,兩成投資者選擇“換股操作避免更大損失”,1成投資者選擇“準備虧損出局”。
解讀:對此,理財師們認為“習以為?!辈皇呛玫耐顿Y心態,投資中可選擇“繼續觀望”,但應學會理性分析,而不是“習以為常”的麻木和“虧損出局”的盲目。同時,要有“凡投資必有風險”的心理準備,掌握專業理財知識理性投資。
家庭理財要長期規劃
調查:在對家庭資產的基本策略、參與投資理財的目的等調查中,保證家庭資產穩定增長、增值是半數以上投資者的首選,僅有約1成人認為是為教育、養老等問題進行長線投資。選擇產品的決定因素,大多數人考慮了投資機構及成員是否專業、產品的投資風險和收益。
解讀:“考慮資產的增長、增值沒有錯,但長線投資更重要?!币晃焕碡攷熃榻B,認為投資是為教育、養老等情況進行長線投資者不多,這是一個危險信號——過于浮躁。不管是哪類家庭,都要有長期規劃,做投資理財計劃非常必要,既有收益,又能抗風險。另外,投資確須“考慮投資機構及成員是否專業、產品的投資風險和收益”。
投資應先熟悉市場規則
調查:在同類型產品的選擇中,近7成投資者傾向于高收益產品,但有半數左右的投資者“被人帶入誤區”。“比如,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首先看收益,于是忽略了非保本等風險信息?!毙炫空f,自己曾買過一家外資銀行的理財產品,當時承諾收益不低于8%,最終虧損近10%。
解讀:調查中,不少人認為:“缺乏風險防范和專業知識指導!”理財師認為,這主要還是缺乏投資知識,影響了判斷力。像徐女士這樣的投資者不在少數,特別是中老年投資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往往“信賴”于“熟悉”的理財經理。而理財經理迫于某些考核的壓力,有時會說服投資者做一些激進投資。另外,還存在部分投資者盲目跟風的情形。
所以,投資時應先熟悉市場規則,同時自己要有判斷力。
投資者要關注多方面信息
調查:目前,大家關心的金融領域,大多數人選擇投資理財、股票市場,少部分人選擇貴金屬市場。“關注股票是因為長期投資習慣,投資理財則是目前較受關注的話題。”部分受調查者告訴記者,基金之所以受冷落,是因為投資者操作的自控性不強,還受基金經理經驗等影響。另外,即使是股票投資者,也不足半數人關注“上市公司新聞”,大多數人關注的是債券新聞和加息降息新聞。
解讀:理財師認為,投資者要關注的信息應該是多方面的,僅僅關注債券和加息降息等新聞遠遠不夠。“最起碼得關注融資單位的情況?!崩碡攷煴硎?,不論何種投資,首先要關注國內國際的投資大環境,然后分析行業、企業運行情況等小環境,同時還得分析企業成長、財務等多方面因素,做到“有備而來”。
數資者建議
理財經理素質要提高金融投資宣傳要加強
在此次問卷調查中,有不少投資者認為,在目前金融產品“新貨不斷”的情形下,投資者的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這就要求與他們接觸最多的“理財經理”提高素質。“連哄帶騙的現象希望能杜絕。”肖先生說,一些親戚朋友有購買銀保產品的經歷,買時說是理財產品,事后卻發現是保險。
同時,還有部分投資者認為,除“理財經理”素質要提高外,相關部門對公眾的金融投資理財方面宣傳還有待加強,這樣才能真正杜絕一些理財陷阱的現象發生。
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我省已開始重視金融知識等方面的宣傳和普及,近期還將啟動金融宣傳月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