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宋茜)4月9日,記者從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江西項目區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二五”國家糧豐工程江西項目區第三期項目——“長江中游東部(江西)水稻節水節肥豐產技術集成與示范”正式啟動。此外,江西項目區已啟動的一、二期項目取得顯著成效,2012年我省雙季稻畝產比項目實施前提高13.4%,總產量提高19.7%,增效13.8億元。
與前兩個5年計劃不同,“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江西項目區項目分三期啟動,包括糧食持續豐產、大面積均衡增產和節水節肥三個重大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我省于2011年、2012年啟動的“長江中游南部(江西)雙季稻持續豐產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江西雙季稻大面積均衡增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兩個項目,在各承擔單位和團隊的大力配合下,開展了7項技術創新研究,建立了50畝超高產試驗田、萬畝試驗區、百萬畝技術示范區、千萬畝技術輻射區,全面建立并推進了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科技特派員工作制度,雙季稻畝產全面實現項目課題任務考核要求。其中,50畝連片超高產攻關田取得1285.3公斤的好成績,創大面積連片雙季稻產量新高;同時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共依托項目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9名,發表論文18篇,申請發明專利1項,鑒定成果1項。
據悉,2013年,國家糧豐工程江西項目區將圍繞雙季稻全程機械化及資源高效利用、稻田質量提升和防災減損3個方面進行10項關鍵技術攻關,實現我省糧食持續豐產與超高產、大面積均衡增產,并在豐產條件下實現節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