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欧美俄罗斯乱妇,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江西企業網
熱線電話:0791-88185535 | 監督電話:0791-88185535

11家上市央企去年虧近400億 經營管理成本高企

2013-03-29 15:37
副標題#e#

11家上市央企去年虧近400億 經營管理成本高企

今年的央企,注定是資本市場上的“另類典型”了。據統計,目前已經公布2012年報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有11家虧損共計約400億元之巨。當中,僅中國遠洋、中國鋁業和鞍鋼股份這前三名就分別虧損了95.6億、82.3億和41.57億。而中國鋁業還表示,董事長等高管已經大幅降薪,幅度最高接近40%,年薪只有幾十萬。虧了80多億,這工資不低了。

中鋁巨虧82.34億 職工薪酬超50億

3月27日晚間,中國鋁業發布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1495億元,同比增長2.47%,但虧損82.34億元。

盡管氧化鋁、電解鋁的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中國鋁業的巨額虧損已然挑戰著市場人士的神經。

在中國鋁業20家主要的子公司和參股公司里面,2012年只有中鋁國際貿易公司一家盈利,虧損過億的更有10家。

其中,中鋁河南鋁業公司(下稱“中鋁河南”)去年虧損最多,高達5.2億元,其次是包頭鋁業公司和中鋁瑞閔鋁板帶公司,去年分別虧損3.94億元和2.25億元。此外,中鋁河南的凈資產已經連續兩年為負。2012年,中鋁河南的凈資產為-14.7億元,而2011年其凈資產為-9.54億元。

在年報里,中國鋁業特地對薪酬情況有個說明:董事長2012年應付報酬總額為57.78萬元,比去年降39.46%,總裁、高級副總裁、副總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這只是“面子工程”,實際上中國鋁業的職工薪酬并沒有降多少。年報顯示,其2012年的職工薪酬只比2011年降了0.99%,達到51.43億。

虧損幅度遠超同行

鋁價下跌,印尼鋁土礦出口限制,是中國鋁業自身對虧損的解釋。

國內鋁企對印尼鋁礦石的依賴由來已久。富寶資訊鋁業分析師徐萍表示,我國90%的鋁土礦都是進口印尼的,去年,印尼限制鋁土礦出口,對鋁企的成本影響很大。這一現象是國內大部分礦企都要面對的,但是均不像中國鋁業虧損得夸張。

主營鋁加工的南山鋁業(600219.SH)去年營業收入為148.7億元,同比增11.57%,凈利潤為6.9億元,同比降32.39%;云鋁股份(000807.SZ)主要產品是鋁錠和鋁加工產品,其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凈利潤預盈為1000萬-2000萬元,同比減80%-90%。

“印尼限制鋁土礦出口以后,不僅提高出口關稅,還實行配額制。現在印尼的鋁土礦來多少,我們就加工多少,根本不夠用。”中鋁山東分公司一位中層領導無奈表示,公司的鋁土礦供應80%以上來自印尼,很被動。

“去年印尼限制出口以后,礦石很緊,帶來的后果就是價格高,出量小。”上述中層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是彈性生產,產量不高,氧化鋁效益不行,也正在往化學品氧化鋁方向轉移。

中國鋁業年報顯示,印尼鋁土礦出口限制導致本集團壓縮產能170萬噸左右,使得2012年氧化鋁成本同比上升4%左右。

而一位去年調研過虧損最大的子公司——中鋁河南的分析師告訴記者,該公司效益不好,主要是做鋁箔和鋁錠的,品種比較單薄,而且設備看起來很簡單、很一般,開工率一直不是很高。

“中鋁河南的鋁錠原來一部分來自中鋁,一部分來自當地。但中鋁的價格比較高,且運輸耗時耗錢,所以現在基本上依賴當地。”上述分析師表示,據當時一位經理說,中鋁河南準備往鋁板業務發展。

人均薪酬不降反升

效益如此差,薪酬卻不少拿。

上述分析師直言,跟民營鋁企相比,國營鋁企高管的薪酬非常高,成本也因此比民營高出不少。

在經歷去年82.34億元的巨虧后,中國鋁業董事長、總裁、高級副總裁、副總裁的年薪均標榜有所下降。在年報中,均作了特別說明。

根據“薪酬情況說明”,2012年,中國鋁業董事長熊維平應付報酬總額57.78萬元,比2011年減少39.46%;總裁羅建川、高級副總裁、副總裁分別領取應付報酬總額為52.87萬元、52.63萬元和47.29萬元,分別同比減少37.23%、35.25%和27.15%。

然而,在成本分析表里的職工薪酬一欄,中國鋁業2012年的職工薪酬為51.43億元,僅比2011年的51.95億元少了5200萬元,降幅僅0.99%。

如此落到每個人頭上,中國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不降反升。

而據2011年年報,中國鋁業的在職員工總數為10.126萬人,平均每人年薪為5.13萬元;到2012年,在職員工總數降至97990人,平均每人年薪為5.25萬元,同比反而增加2.34%。

再考慮到公司高達27.44億元的管理費用,公司經營管理成本之高令人乍舌,不愧為巨型央企。

#p#副標題#e#

中國遠洋保殼戰只剩9月 18家機構豪賭加倉

“今年確實沒有退路,必須要背水一戰。”3月28日,中國遠洋年報媒體發布會上,公司干散貨業務部負責人許遵武表情凝重。

3月27日晚,中國遠洋交出的年報業績低于市場預期,盡管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72.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6%,但凈利潤續虧高達95.59億元,遠超此前10余家機構78億左右虧損額的預期。更為嚴峻的是,在持續兩年大幅虧損的情況下,身為國內航運巨頭的中國遠洋亦瀕臨退市邊緣,按照新主板退市規定,若2013年再度虧損,中國遠洋將被上交所暫停上市。

眼見2013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留給中國遠洋扭轉乾坤的時間僅剩最后9個月,但在全球航運業全面復蘇遙遙無期的大背景下,這場退市保衛戰注定頗為艱難。

變賣資產為最大希望

“2013年整個航業會有所好轉,但僅局限于低位回暖。”一位長期跟蹤中國遠洋的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中國遠洋后續想要擺脫巨虧,一是依靠變賣盈利資產以緩解資金壓力;二是寄希望于國家出臺相關航運政策,推動航運行業的發展。”

“2013年,國際航運市場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但供需缺口有所收窄。集裝箱方面,2013年全球航運的增速將由去年的3.7%上升到6.1%,運力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將緩解供需矛盾。”中國遠洋副董事長馬澤華指出,“今年中國遠洋將多措并舉,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改善業績。”

2012年,標志全球運輸興衰的BDI指數大幅下挫,全年平均值僅為920點,較2011年同期的1549點驟降40.6%。盡管擁有全球最大的干散貨船隊,但無奈運價運力持續低迷,中國遠洋干散貨運力規模被迫大幅萎縮,由2011年底的374艘降至332艘。

受累BDI指數持續低迷影響,中國遠洋干散貨航運業務2012年實現收入160.9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1%,而同期成本僅下降21.1%,收支倒掛的情況下,營業毛利巨虧44.96億元,大幅拖累中國遠洋整體業績。

盡管BDI指數已經跌至谷底,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業內人士對2013年BDI指數大幅恢復并不樂觀。“2013年全球經濟逐漸回暖,我國也加強固定資產投資,提升了礦石、煤炭需求;另一方面新船交付高峰已過,運力過剩現象有望緩解。但由于當前供過于求的現象短期內仍存在,BDI指數或將在小幅空間中上漲。”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向記者指出。

而有券商研究員則更為悲觀向記者指出,航運行業近幾年沒什么變化,總體來說供給方面還是比較大,中國遠洋的運輸需求主要是和全球經濟相關,如果全球經濟復蘇程度不是很高,運輸需求增長的速度不會很快。

由此對于中國遠洋來說,單純希冀航運業整體趨勢好轉實現虧損顯然不夠,而成本調控和資產出售則成為公司下一步自救的主要手段。

根據許遵武介紹,今年將繼續緊抓燃油成本控制,去年中遠散貨對自有、租入船采取必要手段降耗、降速,以減少燃油成本開支,在油價上升9%的情況下,公司油價成本較2011年減少4000多萬人民幣。

此外中國遠洋2012年費用控制也較為明顯,其管理費用從2011年的5358百萬元降至5045百萬元,同比降低5.8%。

但相比動輒近百億元的虧損體量,成本和費用的調整無疑只是杯水車薪,出售盈利資產成為自救的重要一步。3月12日,中國遠洋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決議將中遠物流100%股權售予母公司中遠集團以改善業績。

對此,中國遠洋董事姜立軍指出,本次股權轉讓交易對價為67.4億元,預計轉讓收益可達19.6億元。 “為扭虧為盈而剝離盈利資產并非明智之舉,必然會削弱中國遠洋的核心競爭力。但在三年連續虧損的壓力下,通過變賣非主營業務盈利資產以謀求度過寒冬,也是不得以為之。” 蔡建明向記者分析。

基金不離不棄,加倉力挺

盡管中國遠洋再度虧損,但2012年四季度,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顯得對公司后續扭虧則頗有信心。從持股情況來看,四季度共有18家機構持有中國遠洋,較三季度11家機構持有大幅提升。機構持股量也由三季度的57.07億股提升至57.18萬股。

對此,前述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遠洋作為國內較大的航運企業,代表了國家發展戰略,因為我們判斷不太可能出現連續3年的虧損,它會盡力去避免連續虧損退市的可能。”

該研究員進一步指出,下一步中國遠洋不排除有持續資產出售以扭轉虧損的可能,此外,所以國家可能也會有相關的救助政策,市場有這樣的預期。

但對于這個觀點,中國遠洋的高管不置可否:“可以說,對于一切有利于改善公司業績、長遠發展及維護股東利益的舉措,我們都會認真研究論證,一旦有實質性措施我們都會按照規定予以披露,截至目前,并無可行計劃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