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8日九江訊 我市以改善農村環境為切入點,以產業發展為著力點,以農民增收為落腳點,,。2013年,全市802個新農村建設點,將獲得更大的資金扶持和更多方面的支持。472個省級新農村點每個點財政投入30萬元,比去年增加14萬元,其中省級投入15萬元,市級配套6萬元,縣級配套9萬元;市縣自建點按市級財政3萬元,縣級財政13萬元的比例共同投入16萬元,全市可獲得財政資金扶持1.938億元。
以省道、環廬山沿線整治為重點推進城鎮化
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瑞平告訴記者,今年的新農村建設將調整思路,以省道、環廬山沿線整治提升為重點,有力推進城鎮化發展步伐。新農村市縣自建點可以選擇30-50戶村莊申報建設,村落連片和村鎮聯動村點按每50戶農戶安排一個村點計算村點總數。村點申報須有90%以上村民簽字同意。對群眾積極性高、已經動手籌集建設資金并成立理事會的村莊,可優先安排;對地域條件優、財力較充裕、基礎設施較好的鄉鎮,優先安排村鎮聯動;對已經編制村莊整治建設規劃,開展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村莊,可優先布點;重點向高速公路沿線、風景區周邊、集鎮周邊、古村落、中心村布點建設,對干道兩旁的零星散戶可以以干道為軸線捆綁報點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向省扶貧移民村、各涉農項目區等區域傾斜,對市直及駐市單位的村建幫扶村原則上都要安排一個建設點。
省級鋪面建設點按2:2:1的比例安排基礎村點、村落連片村點和村鎮聯動村點。2012年符合標準的市縣共建點可轉為2013年省級點或市縣自建點。
“三清七改五普及”和“三綠一處理”促和諧發展
按照“村容美、生態美、庭院美,人與自然和諧”要求,堅持“栽樹不種草、修路不裝燈、辦事不欠債”,以村鎮聯動、村落連片、基礎村莊“三位一體”分類推進的方式,實施以“三清七改五普及”和“三綠一處理”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建設,著力解決“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用潔凈能源”等群眾最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結合“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提高綠化水平,打造一批高標準、高品位的建設點,使村莊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以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操作標準,以“445”模式為操作要求,穩步推進建設點垃圾無害化處理,努力形成農村面上衛生保潔的長效機制。
按照自然和諧、彰顯特色的原則,加快改善主要通道沿線村容村貌,著力打造“一村一景”、“一線一景”。高標準完成大廣、永武、杭瑞、九景、彭湖高速公路沿線村莊的建設提升,沿線所有村莊規劃要科學合理,體現地方特色。
結合產業基礎和市場導向,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產品基地建設,著力培育和扶持種養大戶,發展農民經紀人隊伍,鞏固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庭院經濟”、“務工經濟”、“特色種養”、“觀光農業”等一村一品產業,力爭60%的建設點有特色產業,新農村建設點上的農民增收有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