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江西地圖,南昌、九江地緣相接,一個是全省行政中心城市,集政治、經濟、文化功能于一體,另一個是重要的門戶城市,擁有152公里長江岸線的天然優勢。
透過地理地圖,一張經濟地圖同樣讓人印象深刻:2012年,南昌和九江兩市生產總值占全省的3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的32.5%,財政總收入占全省的30.8%。
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而區域經濟發展的“雙核”結構現象日益凸顯,即核心競爭力強的區域都是由一個中心城市、一個門戶城市及其連線所組成,如廣東的廣州和深圳、江蘇的南京和蘇州、浙江的杭州和寧波、山東的濟南和青島、遼寧的沈陽和大連等。
在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強衛明確提出,實現“龍頭昂起”,重中之重是集中力量加快推進昌九一體化。據“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末南昌、九江兩市的經濟總量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都將達到全省的40%以上,完全有條件成為支撐江西經濟崛起的“雙核”。
昌九城際高鐵永修特大橋。本報記者梁振堂攝
■昌九一體化,1+1>2的戰略選擇
昌九一體化迎來了最好的歷史機遇。一方面,構建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已成為贛鄂皖湘四省共識,也得到國家層面的肯定,這是提升江西在全國戰略地位、推動發展升級的重大機遇,面對周邊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的強勁發展態勢,只有昌九聯動、一體發展,形成區域集合效應,才能在激烈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競爭中贏得應有地位,實現更大作為;另一方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38個縣(市、區),南昌、九江占20個,環湖且發展基礎較好,推進昌九一體化,有利于加快兩市資源整合、要素互補,賦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經濟發展方面的更大平臺,發揮國家戰略的最大效應。
抓住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昌九一體化。省委書記強衛履新江西后,到南昌、九江進行了深入考察調研。5月10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南昌打造全省核心增長極工作。7月22日,在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強衛指出,應集中力量,加大力度,著力構建“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的生動局面,進而帶動其他區域騰飛發展。
專家認為,南昌作為中心城市,擁有人才、資金、技術和產業的優勢,九江的港口則可以幫助南昌形成通江達海的交通優勢。昌九“雙核”聯動,可迅速改變“各自為戰”的局面,提升對全省經濟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將是1+1﹥2的發展效應。
■緊鑼密鼓,推動昌九全方位融合
方針已確定,關鍵在落實,關鍵在實干。
8月1日,省委書記強衛來到九江市共青城、德安縣,就打造先導示范區、推進昌九一體化開展調研。他強調,要充分發揮共青城、德安毗鄰鄱陽湖、連接昌九的區位優勢,打造成為推進昌九一體化發展的先導示范區和重要支點。
省長鹿心社在談到下半年重點經濟工作時強調,要科學規劃并加快建設南昌、共青城先導區,抓緊編制昌九一體化規劃,推動南昌、九江互動發展。
8月8日,全省發展改革工作會議提出,把昌九一體化作為當前全省區域發展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按照“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和實現產業互補對接”的總方向,邊規劃、邊研究、邊推進。同日,省商務廳以著力提升招商引資水平和支持昌九一體化等出臺了30條具體措施,包括推進昌九產業互補對接和商貿流通、對外貿易、口岸服務一體化建設;促進昌九產業聯合招商,資源共享;統籌昌九城鄉市場一體化,推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連鎖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產銷對接;加強南昌港、九江港聯動發展等。
有著昌九工業走廊明珠和南昌北大門之稱的桑海開發區,與永修簽訂土地利用管理共建共享備忘錄、土地合作開發建設協議,相向發展,形成抱團之勢。永修作為九江的南大門,在北接共青城、在先導示范區建設中積極作為的同時,緊扣南昌工業企業退城進郊趨勢,承接產業轉移,已引進南昌企業23家。南昌經開區依托以歐菲光為龍頭的光電產業基地、以格特拉克為龍頭的汽車及零件產業基地和以海立、奧克斯為龍頭的家電產業基地建設,形成向九江方向產業鋪開的發展勢頭。
“上海的公交卡,能在嘉興等城市互刷,這就是區域合作。九江人民希望區域合作,希望我們把地鐵修過去,甚至希望把他們的區號也變成南昌的區號。”7月31日,在南昌市委十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王文濤指出,要著力構建“大南昌都市圈”,資源共享、市場共拓、信息共通、利益共贏,積極推進昌九一體化,努力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贏得應有地位、實現更大作為。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打造“同城效應”——目前,昌九雙方正共同推進福銀高速昌九段“四改八”、昌北機場和九江機場互動、九江長江二橋到南昌生米大橋一級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南昌直達永修的公交車將于今年9月底開通。南昌地鐵也有望延伸至永修等地,地鐵在南昌走地下,進入九江轄區則變輕軌走地上……
■做強南昌、做大九江,“雙核”齊發力
2012年,南昌市的GDP為3000.52億元,在長江中游城市群里,南昌仍需快馬加鞭。
按照“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這一要求,南昌有責任以自身的做大做強,為推進昌九一體化、實現“龍頭昂起”作出應有的貢獻。南昌市委十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南昌要著力擴量提質,推動經濟發展升級,努力成為全省發展的“火車頭”。其措施是,以做好產業規劃、組建專業團隊、建立激勵機制為關鍵,抓牢開放招商;瞄準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小微企業工業園、加快縣區民營經濟發展,做強發展平臺;按照“二三(產業)并舉、雙輪驅動”的思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既做好“歸納法”,整合現有產業,延長產業鏈、加快產業集聚,又做好“演繹法”,看準產業發展苗頭,加大扶持力度。同時,大力改善城鄉面貌,努力成為全省城市形象的“引領者”。
與南昌比,九江的經濟總量和城市規模還有很大差距。如果九江不加快發展,“雙核”就是畸形、不對稱的“雙核”。
如何做大九江?省政協副主席、九江市委書記鐘利貴提出,為實現“昌九一體”和“雙核”的目標,九江在發展布局上,將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大九江中心城區,加快推進特大城市建設,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支點城市,加快瑞昌市、星子縣、湖口縣、九江縣、廬山與中心城區相向發展,構建大九江格局;二是繼續加大強工力度,合理布局產業,深入推進沿江開放開發,聯動昌九工業走廊,重點打造好沿江和昌九“T型”產業帶;三是打造好共青城先導示范區,推動德安、共青城相向發展,把永修的星火、云山、恒豐三個片區納入其中,作為先導區的建設平臺。
以強工做大經濟總量,以興城擴大城市體量,以實干放大發展能量,做大九江、推動昌九一體化的思路清晰。
狄更斯的《雙城記》講述的是一個凄美而悲壯的故事,而今天的贛鄱大地,卻要上演一部波瀾壯闊的昌九一體化“雙城”大戲。
本報記者朱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