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永修城區,從福銀高速一路向北,不到20分鐘,遠遠看見一個橫跨高速公路的標志牌,上面寫著“把共青城打造成為昌九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支點”。
8月1日,省委書記強衛在九江調研時強調,先導區既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抓手和切入點,也將成為昌九一體化的一個重要支撐和支點。
把共青城定位為昌九一體化的支點,究竟是個什么概念?“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區”的決策,又能為共青城帶來怎樣的機遇?這是我們此行要探索和解答的問題。
共青城新貌
□支點
“雙城融合”打造中心城市
走在共青城,隨便問一個當地人:“你們家原來是哪兒的?”得到的大多數答案可分為兩種:爺爺或父母從上海、江蘇、安徽等外地過來的,或者原來是德安縣的。
共青城和德安,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兩座城,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相向發展、融為一體”的發展思路。由于兩座城距離南昌、九江均為60多公里,按照當時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決策,共青城和德安縣將建成一座30萬~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成為串聯昌九工業走廊的中心城市,成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一個重要亮點。
“如果把南昌和九江的輻射范圍都畫成圓圈,那么這兩個圓圈現在并未相交,中間仍有空白的地方。處于中間地帶的共青城和德安恰好承接了兩端的輻射能力,三環合一,填補了空白。”談到當年打造“雙子城”的緣由,省內一位經濟專家如是說。
如今,這兩座城市相向發展進程如何?“在共青城吃完晚飯,開車到德安的KTV來唱歌,車程不到10分鐘,兩地的距離讓居民就像鄰居串門一樣方便。”共青城市委宣傳部宣傳科科長曾花萍這樣形象地舉例說。
這一距離的縮短,得益于近年來兩地城市建設不斷相向靠攏及它們合作修建的一條“相向大道”——共安大道。該大道全長5.6公里,其中共青城境內5.1公里,南起共青城中心城區,接共青大道,北至德安縣寶塔大道。從共青城中心城區直接進入德安縣城,走這條共安大道,僅需10分鐘。
“這條路我們是一個規劃,一個施工隊,一氣呵成,雙方分攤資金,前后歷時不到4個月,創造了兩座城建一條路的速度之最。”共青城市委副書記袁有福說。
“創業基地”做大經濟總量
賽龍通信,是共青城的龍頭企業之一,主要從事手機、平板電腦觸摸屏及光學光電子的研發、設計、生產和營銷,面向海外市場。該公司公共事務部專員宋佳婷告訴記者,從2010年7月正式簽約到9月份投產,前后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當年即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利稅2000多萬元。
近年來,共青城手機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引進整機及相關配套企業40多家,投資總額近100億元。“打造成為昌九一體化的重要支撐和支點,最核心的還是要強攻產業,做大自己的經濟總量。”袁有福說。
200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與團中央聯合成立支持共青城發展領導小組,高位推動共青城發展,共青城順勢打造占地60平方公里的全國青年創業基地,約占共青城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這也是全國唯一由團中央正式授牌的全國青年創業基地。
“全國青年創業基地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環境友好型項目落戶,截至目前共引進項目120個,簽約資金400億元。”據曾花萍介紹,以賽龍通信、挪寶電器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共晶光伏、稀土鋁合金電力電纜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以鴨鴨股份、錦興紡織為代表的紡織服裝產業呈現集聚之勢。
在袁有福看來,要打造共青城先導區,必須盡快做大做強工業園區,使其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我們的目標是力爭三年內園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綜合實力躋身全省工業園區20強。”
南湖新區拉開城市框架
除了做強工業,共青城還把目光投向了城市的東南方向——南湖,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從城市的發展空間來看,東面是鄱陽湖,西南面是永修,北面是德安,向東南方向是拓展城市空間的唯一選擇。”袁有福告訴記者,開發建設南湖新區,也是共青城策應昌九一體化發展、建好先導區的重要舉措之一。
按照“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山林、三分之一建筑”的布局,共青城目前已編制了20平方公里南湖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建設10平方公里的大學城,力爭3-5年入駐高校15所,形成15萬在校大學生和教職員工的規模;啟動藝術中心、圖書館、共青團史館、城市規劃館、體育館、科技館、公園、廣場等項目建設。
“目前,我們已經和省內幾所高校進行了洽談,與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已經簽約,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正在建設。”袁有福告訴記者,加上目前已有的南昌大學和共青科技職業學院兩所分校,在不久的將來,共青城將成為昌九一體化中的高教新城。
根據規劃,南湖新區還將培育生態旅游、網絡信息、文化創意、運動休閑、金融服務、文博會展、企業總部等現代服務業,打造昌九一體化服務高地,力爭“一年拉框架、兩年有變化、三年見成效”,使南湖新區成為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的城市濱湖新區。
□機遇
共青城力爭輕軌開進城區
與德安相向發展的同時,共青城積極策應昌九一體化戰略。
由省發改委牽頭制定的《昌九一體化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南昌地鐵線將延伸至永修和共青城”,正在等待相關部門的批復。根據規劃,南昌地鐵線將在新祺周升出地面,以輕軌的形式延伸至永修和共青城。
記者從一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共青城先導區建設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中看到,在交通方面,我省支持南昌地鐵線延伸至共青城,支持規劃建設通用機場和貨運碼頭,結合昌九高速雙向八車道改造工程,在永武高速軍山樞紐建設至共青城南湖新區的互通口及連接線,進一步提升共青城對外交通能力。
“連接永武高速后,從南湖新區上高速去南昌,要比現在快了至少10分鐘。”曾花萍說。
為加快融入昌九一體化格局,共青城還規劃了“四橫五縱”城市骨干路網。這“五縱”分別是:以工業大道和城市西環路為基礎,實現北聯德安寶塔工業園、南接永修軍山;將共安大道南延,經江益鎮至永修恒豐;依托富華大道和南湖大橋,建設北起德安縣、南至永修恒豐的南北向通道;爭取昌九一級公路,經過金湖鄉、江益鎮,在臨湖區域形成南北向的快速通道,形成縱貫南北的5條通道。
“這5條道路,基本把永修和德安連接起來了。”袁有福表示,通過構建“四橫五縱”,力爭3年內形成融入昌九、覆蓋全域、連接周邊、內暢外連的交通網絡體系。
產業與昌九一體更多融合
位于共青城西部的全國青年創業基地,目前與德安縣寶塔工業園相接,雙方在產業方面也互為補充,配套發展。
“我們主要以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德安主要以電子電器、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為主導產業;工業園區對接后,兩地可以資源共享,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袁有福說。
隨著昌九一體化的號角吹響,落戶共青城的企業也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了昌九一體化帶來的發展機遇。賽龍通信公共事務部專員宋佳婷告訴記者,該公司總部在深圳,2010年落戶共青城時不少材料還是從深圳采購,今年初與南昌經開區一家電子企業合作,采購手機觸屏材料,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公司看好共青城手機產業發展前景,正準備將總部遷入共青城,并與聯想、華為等知名企業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江西幾十所大中專院校簽訂了用工合作協議。”宋佳婷說。
從“雙子城”到“先導區”
8月12日,江西省政協副主席、九江市委書記鐘利貴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談到如何打造好共青城先導區,鐘利貴指出共青、德安、永修要打破行政區劃的局限,全力支持和謀劃先導區建設,要作為一個城市群來布局,做好共青先導區的總體規劃。思路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共青城先導區建設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核心區+拓展區”的發展布局不謀而合。記者了解到,先導區的核心區以縱貫共青城南北的福銀高速、昌九城際、京九鐵路等交通復合線為“主軸”,東西兩側為“兩翼”,工業區、建成區、南湖新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組成“四大板塊”。
“省里決定把共青城作為昌九一體化的戰略支點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先導區來打造,這個機會百年難遇、千載難逢。”袁有福表示,為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共青城將嚴格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圍繞“建好先導區、率先奔小康”,堅持發展領先、小康率先、生態優先、實干搶先,全力加快共青特色突出的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城市建設,努力把共青城打造成為昌九一體化的戰略支點、綠色產業發展的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的先行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
文/記者陳文秀 張祖珍 圖/記者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