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欧美俄罗斯乱妇,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江西企業網
熱線電話:0791-88185535 | 監督電話:0791-88185535

好鋼用在刀刃上——江西省建立財政支持現代農

2013-08-01 11:24
大江網-江西日報
字體:   | 大江論壇 | 查看評論
新聞熱線:0791-86849275
爆料投訴請進入江西微博 民聲熱線

  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指出,要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加快構建具有江西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糧食有望“十連豐”、高產油茶面積全國第一、水產品出口居內陸省份之首、柑橘面積和產量居全國前列……在我省農業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過程中,我省財政建立起的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發揮了關鍵作用。

  突出江西特色——重點支持五大區域性優勢主導產業

  優勢特色產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

  江西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間斷向國家提供商品糧源的兩個省之一,是全國油茶主產區。環鄱陽湖區是我國重要的淡水產品生產基地。柑橘產業是我省發展最快、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產業。市長抓“菜籃子”,以及城鎮化快速發展,使蔬菜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根據實際情況,我省選擇了最有優勢且最有潛力的五大區域性優勢主導產業,作為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對象,進行總體規劃,使資金向優勢區域聚集和擴展,推動集中連片、規模發展,以形成‘集中效應’。”省財政廳副廳長毛祖遜介紹說。

  首先是“搭平臺”:在一個項目區,老區建設、水土保持、林業、水利、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等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支農專項資金捆綁使用,實現規模效益。

  “突出特色”、“握緊拳頭”的辦法,讓特色產業優勢更明顯——在萬載,現代農業高標準農田建設,使全縣復種指數提高三成,年畝產平均提高80公斤。7月24日,萬載縣雙橋鎮一位閔姓種糧大戶對記者說,高標準建設“噸糧田”之后,田塊不再高低不平,做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如今,當地農田流轉費用每畝也由原來的200多元增至500元。

  目前,江西成為納入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產業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同時,支持一個成功一個,使得現代農業項目逐步向更多縣市擴展:全省優質柑橘項目重點是贛南臍橙、南豐蜜橘、靖安椪柑和新余蜜橘等,項目縣由2008年的10個,累計增至2012年的23個。鄱陽湖湖區改造10萬畝標準化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項目縣由2008年的13個,累計增至2012年的61個。油茶產業項目縣也由2008年的8個,累計增至2012的43個……

  加快產業升級——資金向優勢產業的關鍵環節集中

  7月23日,記者來到新干縣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采訪,從事蔬菜種苗培育近30年的陳芳芽告訴記者:“以前,本地種苗培育規模較小,分散經營。如今,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結合,建立起可調溫調濕的標準化蔬菜大棚,免費給技術能手使用;種苗產量迅速上升,銷往全省,外省客商也來訂購。”

  “抓關鍵”是我省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又一特點,就是將資金集中投入優勢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如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提升,避免“撒胡椒面”,可迅速提升農業主導產業的競爭力和產業化水平。

  7月24日,湖口縣南北港水產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得益于財政資金的支持,水產場700多畝魚塘經過標準化和健康養殖建設,面貌一新,四大家魚種苗產量由原來15萬公斤提升至20多萬公斤,其中草魚、鯽魚種苗全部外銷。

  記者了解到,僅去年,全省就高質量建設了18.75萬畝標準糧田;改造了5.46萬畝池塘,使之成為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成14萬畝標準化柑橘生態示范基地,提升柑橘采后商品化處理能力;建成4萬畝標準蔬菜田和5個集約化育苗繁育中心。全年還新建了優質高產油茶林20萬畝。

  隨著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中央財政下達我省的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逐年增加:由2008年2.2億元增至2012年的5.6億元,五年累計下達18.746億元,總量占全國比重接近5%,大大高于我省人口、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比重。

  創新競爭機制——資金分配實行“以獎代補”等方式

  “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是競爭性資金,而不是實行普惠制。”7月29日,省財政廳農業處處長張勝介紹說,近年來,中央財政分配資金更加規范,與項目績效緊密掛鉤。我省要爭取中央資金的支持,必須創新思路,真抓實干,強化考評。

  為了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省財政廳按“看得見,摸得清,有指標,能考核”的原則,針對不同建設內容,采取“直接補助、先建后補、以獎代補、實物補助”等多種支持方式,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除了突出主導產業、區域優勢、關鍵環節外,我省還著重突出績效考評——各項目縣在資金安排上,不得單獨切塊或單獨設立其他小型專項資金。市、縣財政必須安排相應的現代農業專項資金,項目實施必須落實經營主體,建設項目必須落實建成后管護責任。必須注重產業提升、項目統籌、資金整合、機制創新,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成效。

  隨著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發展項目的深入實施,各地參與現代農業建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并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樣化,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

  如今,放眼贛鄱大地,從贛江源頭的石城縣,到鄱湖之濱的湖口縣;從贛中盆地的吉安縣,到贛東北山區的樂平市……一個個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本報記者李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