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瑞金訊(記者梁健 通訊員姜建明、趙楊曾)安全飲水工程遍布鄉村,一個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統籌城鄉發展如火如荼……《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一年來,瑞金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搶抓機遇,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該市充分利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被列入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區的機遇,大力推進經濟開發區建設,完善園區基礎及配套設施,構筑好發展平臺。同時,揚長避短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產業入園門檻,突出發展“1+2”新型產業,即發展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主導產業、食品藥品加工業和礦產加工業,構建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產業園。這一漂亮轉身,讓瑞金產業“轉”出了發展新天地,加速了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相關產業的集聚。如今,瑞金經濟開發區已引進外來企業140多家,其中新型產業約占六成,加速了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實施項目帶動發展戰略,增強發展后勁。該市啟動建設一大批大項目,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按照“組團式、片區式、增值式”開發理念,提出了“9+6”片區項目建設,即環繞城市外圍,規劃布局會展中心、文化藝術中心、象湖濕地公園、賓館周邊區域、旅游接待中心、職教園、中小學教育園區、南湖公園、商貿物流園9大城市片區和葉坪、紀念園、沙洲壩、下肖舊址群、黃柏原始森林、羅漢巖6大旅游景區,以項目為載體,促進大發展。同時,推進蘇區振興紀念園等項目建設,增強紅色旅游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
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該市把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幫助群眾解決出行難、喝水難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把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當作統籌城鄉發展大事來抓,組建危房鑒定審核組、技術服務組等多支服務隊伍,讓這項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實處。瑞金葉坪鄉黃沙村華屋村小組是個“烈士村”,如今,乘著蘇區振興發展的東風,華屋人積極開展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66戶紅軍烈士后代正在蛤蟆嶺下興建66套農村小康樓,并積極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生活越過越紅火。目前,該市176個集中點完成了規劃編制,58個集中點已開工建設,萬余名農民即將告別危舊土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