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景房成了不少開發商售樓的賣點,并在一些高檔樓盤廣泛應用。7月18日,記者走訪南昌濱江豪園發現,這里原本漂亮的水景噴泉,如今已成為擺設,業主稱其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南昌市還有不少這樣的小區,水景設施因維護缺位或運營成本過高,或被長期閑置成擺設,或是成了蚊蟲孳生的一潭臭水,成了小區“美麗的負擔”。對此,多名業內專家認為,南昌不缺水,建水景房沒有必要,一些小區業主也有意將水景改綠化。
小區噴泉池內全是臟水和垃圾
小區漂亮水景,如今死水一潭
“當時買這個樓盤就是因為是水景住宅。”7月18日,在紅谷灘濱江豪園小區,散步的胡大爺說:“現在所謂的中央水景,已經消失多年。”
記者調查發現,像這樣的水景住宅在南昌為數不少。南昌象湖威尼斯小區設計了超大水景主題公園,如今的水景只剩下一口口干涸的水池。同樣,位于紅谷灘的江信國際花園,小區水景池也處于干涸閑置狀態。在紅角洲的一小區,記者見到整個景觀渠的池水已變成綠色,水面漂浮著不少黑色的浮萍。住在水景旁的業主張先生告訴記者,因為是一潭死水,水體一變質發臭,蚊子便亂飛。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南昌紅谷灘有水景的紅谷春天、紅谷凱旋、名門世家等小區。發現不少小區人工水池都出現干涸或水體變質的現象。
換水耗資大,水景建后“用不起”
小區水景設施可以給小區帶來靈氣和美化環境,為何都成了擺設或變成一潭臭水?豐源集團營銷總監李念毫不諱言,百分之八九十建人工小湖、小溪等軟質水景的樓盤,交付使用三五年后,就會閑置或變臭水。開發商建水景的品質和設計時是否對水景今后管控到位,以及物業公司接手后管理是否有經驗,是影響小區水景命運走向的兩大根本。
南昌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前公司為設計水景曾做過一份市場調查。目前人造水景占據了整個市場水景住宅的80%以上,如果用自來水作為水源,每年換水費就要3萬到20萬元不等,而現在一般上千戶的小區一個月的物管費才20萬元左右。“如此高昂的換水費用根本用不起,干脆不用省事。”多家物管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