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春訊(記者胡光華)“宜春‘文化之窗’停車有點難,露天車位太少,地下車庫又不對市民開放。”連日來,不少游客和讀者向記者反映,希望“文化之窗”物業管理部門以人為本,為游客和讀者著想,解決好停車難的問題。
宜春“文化之窗”去年12月竣工啟用,是宜春市公共文化服務最主要的窗口,集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規劃展示館、宜春日報社于一體,稱為“四館一社”。由于建設標準一流,免費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每到雙休日或節假日,許多游客和市民就會來此參觀學習、讀書休閑,但經常遭遇停車難問題。
7月7日,周日,天晴高溫,記者駕車到宜春市圖書館,準備將車開進地下停車場時,被保安攔住。保安告訴記者,地下停車場只能停“文化之窗”職工的車輛,外面車輛一律不準停駐。記者出示圖書借閱卡稱是來借書的,但保安擺擺手說不行。記者看到,偌大的地下停車場只停了兩三輛車。交涉失敗后,記者在大樓周邊轉了一圈,發現只有不到20個露天車位,已停滿了車。
宜春市民易先生是一個愛好讀書的人,每到假日,他都要帶著女兒到圖書館看書,也常到博物館參觀。他告訴記者:“地下停車場空空蕩蕩的,為什么不準我們停車呢?”
記者了解到,在宜春“文化之窗”內辦公的單位,除了對外服務窗口的少數人員,其他職工都有雙休假日。因此,每到雙休日或其他節假日,大樓地下停車場基本空置。易先生質疑說,“文化之窗”為什么不采取靈活的管理制度呢?比如,一般工作日,外面車輛不能停地下停車場,節假日,市民可憑借閱卡、參觀門票等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