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2月25日南昌訊 國有企業改革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環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進一步鞏固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足,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難度也越來越大,改革過程中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凸顯出來。改革中的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改革進行解決,我們黨和政府正在不斷摸索和總結一套科學、高效的國企改制模式。
南昌鋼鐵廠(以下簡稱南鋼)始建于1958年,由于受環境、地域、運輸、資源等方面的限制,基礎較差、底子較薄、發展偏慢,在行業中處于較落后地位。為了擺脫這種困境,2008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加快南鋼公司的改革改制步伐,果斷地邁出了全面改制的一步,引入戰略投資者,成功地完成了體制轉換。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國企改制步履維艱的大環境下,南鋼改制的成功十分難得,“南鋼模式”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企業職工的支持,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同時也為其他行業企業的體制改革帶來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改制要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的。改制是為了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是改制企業應該思考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國有企業改制就是要改變束縛企業發展的舊體制,引入能夠促進生產效率、能夠發展企業的新體制。改革的目的是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礎上,進行體制改革和機制設計,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制度安排。因此,國企改制切不可忽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改制不等于國有資產套現,更不意味著改完了就與政府無關。改制后的企業是否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并快速發展,是檢驗改制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標準。要保障改制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改制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慎重選擇產權受讓主體,杜絕資本投機行為發生。要從眾多的合作伙伴當中篩去那些投機資本,而選擇出真正做產業、做事業的投資人。二是新股東要能夠認同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并為企業的美好前景不斷奮斗。“南鋼模式”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將產權受讓主體鎖定為一家以生產經營為主的實體企業,而不是以資產運作為主的非實業企業。
啟示二:改制要以體制變化帶動機制創新為核心環節。“南鋼模式”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就在于體制變化帶來的機制創新,整個企業的治理結構、激勵機制、分配機制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迸發出驚人的原動力,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一,新的體制能夠激勵企業不斷做大做強。改制完成后,重組方作為股東的收益和企業的生產銷售業績緊密掛鉤,也就是說做好企業不再是一項政治任務,推諉、懈怠、扯皮最終損失掉的是經營者自己的利益,這使經營者形成了強烈的危機意識,從而不斷地發憤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第二,新的體制不斷激勵員工爭相貢獻。一方面,通過加大收入分配激勵力度,保證了企業從上到下無不盡心盡力,在做大企業利潤總量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打破大鍋飯的局面,即便是在同樣的崗位上,或是擔任同樣級別的職務,所獲得的收入都存在一定的差別。第三,新的體制不斷將規范的企業制度和要求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降低成本、積極堵漏轉化為企業每一名員工的自覺行動,從而形成一種從管理層到員工都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的良好工作氛圍。
啟示三:改制要以發揚經營管理層的企業家精神為有力保障。現代制度經濟學認為,再好的制度設計,也不可能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充分的考慮。這就意味著如果企業制度的執行者目標與企業自身的發展不一致,即便是再完美的制度,也不可能完全防止經營管理者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阻礙企業利益最大化。南鋼改制成功的背后,毫無疑問是體制轉換帶來的巨大社會福利增量,但對于南鋼的跨越式發展具有尤為重要意義的是企業經營管理層的企業家精神、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意識。因此,只有經營管理層真心想把企業做強做大,把自身利益與企業利益統一起來,才能保障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一方面,企業管理層必須敢于承擔壓力和風險。國企改制問題是當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各環節中最為復雜的一環,所牽涉的利益錯綜復雜。對于一些既得利益者來說,如果改革會剝奪他們已經享受多年的不合理的福利待遇,他們便會形成一股強大的阻力,妨礙改制的順利進行。從改制前的推進,到改制中的堅持,再到改制后的維護,如果沒有企業管理層堅定的信念和敢于承擔風險的決心,很有可能會使改革半途而廢。另一方面,企業管理層要有一心一意把企業做強做大的企業家精神。國企改制成民營企業后,管理層的經營自主權加大,如果其只看眼前小利,目光短淺,將自身利益與企業利益對立起來,這樣改制就很可能變成一次圈錢運動。因此,管理層是否具有真正的企業家精神,真心做強做大企業,是改制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啟示四:改制要形成利益相關者多贏的良性格局。體制改革必然牽動各方面的利益重新分配,如果某一方面沒有處理好,改革就可能遇到巨大的阻力。因此,能否保障每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至少不損害其利益,成為決定國企改革成敗的一個關鍵點。國企改制在處理企業、政府、職工和社會多方利益時應當做到統籌兼顧,從而保障改制的平穩進行。南鋼改制從大的方面來看,政府實現了政企分開,盤活了國有資產;企業盈虧自負,加大了經營自主權;職工收入增加,得到了依法依規、合情合理的安置;社會共享了企業改制的紅利,從而實現了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