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中了解到,從2009年開始,九江堅持“強工”已經四載,四年艱苦奮斗,四年追趕跨越,而今九江工業化繭成蝶,而今迎來了累累碩果:
今年一季度,九江市財政總收入完成74.6億元,超過2009年全年財政收入,增長37.1%,總量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這是自2009年以來,九江市連續40多個月保持30%以上的高幅增長。九江市正依托自身優勢,搶抓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與沿江開放開發的戰略機遇,奮起趕超的步伐不斷加快。
定思路:堅持“兩區互動,強工興城”
九江是江西唯一通江達海的港口城市,擁有152公里沿江黃金岸線,1992年被國務院列為長江中下游5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京九鐵路通車以后,九江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在這一先天優勢下,歷史上的九江工業名聲顯赫:九江是江西的老工業基地,江西第一根火柴、第一顆釘子、第一塊肥皂、第一艘輪船等多項工業第一都誕生于九江,“九江制造”一度成為江西工業的代名詞。
然而,由于水患等多方面的原因,2008年年底,九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滑到了谷底: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全省倒數第一,財政收入、工業等多項經濟指標增幅落入全省后三。
位次后移的尷尬,工業落后的難堪刺痛著九江人的心,也刺痛著新任市委書記鐘利貴的心。經過深入調研后,他指出,“工業決定實力、決定地位、決定未來,九江要實現趕超,出路在工業,潛力在工業,希望也在工業”。2009年1月10日,九江市委九屆七次全會召開,提出九江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戰略為“‘兩區’(工業園區、城區)互動、強工興城,科學發展、奮起趕超”,以適度超前的城市建設撬動相對滯后的工業發展,以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鎮化。
思路決定出路,隨后幾年,九江堅持“兩區互動,強工興城”發展思路不動搖,突出發揮沿江沿路(昌九)的優勢,決戰大工業,建設大九江。以項目為抓手、突出投資拉動,以項目擴投入、以投入保增長,積極向上爭項目,擴大招商引項目,鼓勵企業擴項目,激活民資上項目。全市干部群眾同心協力抓項目、擴固投、促發展。
旭陽雷迪便是在這期間逐漸做強做大的一個企業。如今,該公司己申報國家專利71項,獲得授權33項,是第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去年入圍國家“金太陽”目錄。
抓落實:堅持“自己的骨頭上長肉”
位于湖口金砂灣的九江鋼廠是九江近年來工業發展的一個代表。
2006年,它還是一家困難企業,經過技術改造后,該廠產能由35萬噸增加到550萬噸,產品結構由單一的螺紋鋼筋發展到高速線材、小型材、中厚板材等四大系列規格產品。2012年,該廠實現銷售收入154.18億元,上繳稅費2.2億元。一舉成為湖口工業經濟的支柱。
面對著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九江人不等不靠,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抓項目、上項目、促項目的新熱潮。
該市以十大產業集群為主體,實施產業基地建設工程,扶持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培植壯大一批對有拉動作用、產業鏈相對完整有序的特色優勢產業群體。僅今年就新增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5戶、億元以上企業50戶,著重支持旭陽雷迪、賽龍通信、理文造紙、理文化工、攀森新材料、江銅鉛鋅冶煉、藍星星火等企業做大做強,打造成為百億級的旗艦。
為了給來九江的企業創造良好環境,該市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始終做到“先說好再干”,決策前暢所欲言,落實中一個聲音,使每一個項目在推進中都做到“無雜音、零障礙、快速度”。同時,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該市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戰場,并出臺規定,一、二類工業園區每年要投入1億元以上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其他工業園區每年投入600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在服務中,不分“一線二線”,不分白天黑夜,堅持“五加二”“白加黑”,一心撲在項目上,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四年來,全市共引進、建設、竣工億元以上工業和基礎設施項目500多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40多個、50億元以上項目20多個。
新路子:堅持“以超前的城鎮化帶動相對滯后的工業化”
發展工業,離不開平臺;打造平臺,離不開資金。
為解決工業發展所需的前期投入,九江提出,以適度超前的城鎮化帶動相對滯后的工業化。加大城市建設力度,提出中心城區從“兩湖(南湖、甘棠湖)”時代走向八里湖時代。把城市建設經營土地的資金用來做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等到工業發展起來后,再將工業發展的收益拿來反哺城市建設。
四年來,全市共開工建設重點城建項目2220多個,累計投入城建資金1420多億元,其中市本級城建投入450億元,中心城區面積擴大一倍,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如此大規模的投入,得益于九江成功的城市經營實踐。該市堅持以市場化運作為主,強化城市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經營,堅持在土地運作上變“賣地籌資”為“收地融資”,變“先賣地后做環境”為“先做環境后賣地”,變“政府走在開發商后面”為“政府走在開發商前面”,打好環境對地價影響的時間差,有效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實現土地資產效益最大化,為工業發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在這一思路下,如今的九江,不僅工業發展的投入有了保障,新城區的建設也日新月異。九江的八里湖新區山水相依,人湖相融,風景如畫,不僅成為人們居家的首選地,也成為了九江又一大景點,是游客觀光,新人拍攝婚紗照的理想之地。
如今的九江,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都駛上了快車道。市委副書記、市長殷美根介紹,去年,九江實現了“五個重大突破”:一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一年凈增817億元,接近2008年全年總量。二是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達2153.3億元,成為全省第二個園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0億元的設區市。三是園區利稅總額突破200億元,新增百億園區2個,其中九江開發區一年凈增110億元,九江出口加工區出口總額繼續保持中部地區第一。四是外貿進出口總值45.2億美元,其中出口35.3億美元,首次突破30億美元大關,增長34.3%,增幅是全省的2倍多。五是產業基地取得重大突破,共青城紡織服裝產業基地被評為我市首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