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26日南昌訊最近,有一則報道:27歲的帥小伙小鄧畢業于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供職于養豬場,在相親的時候,只要一介紹自己是養豬的,對方便臉色不善,因此他屢遭挫敗。
職業無貴賤的口號喊了幾十年,尊重勞動者的理念也一提再提。但是,表面文章做得再花哨,實際上,職業歧視的觀念已經烙入人們的骨髓。也難怪,自古就是士農工商等級有別,王侯公卿、販夫走卒貴賤不同。小鄧的遭遇,恐怕不會是一個人的遭遇,人們總是會想當然的、沿襲舊觀念的去想象一份職業。如果若是說在銀行上班,人們的腦海中必定浮現西裝革履、皮鞋锃亮,一副老板派頭;若是說養豬的,怕是衣衫襤褸、渾身豬糞的窮酸樣已然深入心底。
說到底,不過是職業貴賤觀念在作祟,而職業貴賤觀念的形成還是離不開“金錢”論。現在,人們劃分社會地位不外乎三類:權、錢、學識。人們普遍認為,養豬的一沒有權,二沒有錢,三更不要說學識了,就是一個“低賤”的工作,與養豬的人結婚,不但生活上沒有保障,而且還會被他人輕視。但事實并非如此,報道中的年僅27歲的小鄧年收入10萬元以上,已經超過城市中許多白領階層,而且發展前景還在上升。
其實,社會歧視的又何止是養豬這一職業,就是對整個農牧行業也缺乏足夠認識。這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一個誤導,很多人都會想不通,辛辛苦苦考上大學,回頭卻成了養豬的,這不是浪費人才嘛。非但他人誤解,就是相關專業人才中有些人也是自輕自嘲,“小鄧同專業的大學同學愿意去養豬場工作的并不多,38個同學中只有2個人去了養豬場工作。”就是明證。
盡管社會環境不善,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牧業對自身地位和發展前景宣傳不夠,造成了諸多誤解。其實,農牧行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而且是朝陽產業、萬歲產業。近十幾年,很多農牧企業都異軍突起,在中國企業屆早已占據一席之地。以江西的農牧企業雙胞胎集團為例, 2012年銷售收入達到250多億元,同時入選民營企業500強、科技企業500強等多項榮譽。農牧行業的發展并不比其他行業差,甚至還吸引了其他行業的企業,比如媒體爭相報道的IT豬(網易養豬)、鋼鐵豬(武鋼養豬),便說明了農牧業的吸引力。
誠然,農牧業的工作環境相對于一些行業確實較為惡劣,但是隨著現代農牧業的發展,現代管理制度的引進,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養豬場的現代化管理模式,相當于現代企業的管理。現代農牧業的發展早已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農牧業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強,前面說到的雙胞胎集團,曾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即是明證。農牧行業已經是一個高科技含量的行業,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也更高。據筆者所知,眾多的學士、碩士甚至是博士生畢業后進入了雙胞胎這類大型農業,他們借助企業的影響力,不但不會找不到對象,相反還都有出色女性選擇他們為人生伴侶。比如,雙胞胎集團就有一位在江蘇市場工作的江西上高籍小伙子,以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贏得了一位研究生學歷的大學女教師的青睞,選擇為偶,在當地傳為佳話。女孩坦言:“不管是賣飼料的,還是養豬的,都不會比別人差,反而更能吃苦、更勤奮努力、更關心人,賺得錢也不會比別人少,我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所幸,理性的聲音還是大多數。每個職業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職業貴賤觀念的扭轉也并非朝夕之功,首先應做到的就是對其職業的認識和了解。但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不可違背,諸如“養豬”這類不為普通大眾所看好的職業終將走出誤解,為人尊重。到那時,才更能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撰稿: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