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初高中生在线视频,欧美俄罗斯乱妇,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江西企業網
熱線電話:0791-88185535 | 監督電話:0791-88185535

純山茶油被爆“摻假”拷問行業良知

2018-07-03 20:25
  江西企業網訊 “你說純就純,我可以寫‘純’字,純山茶油,約7元/斤。”在南昌市洪城大市場,一商戶對新法制報記者如是說。
   
  近幾年,山茶油作為一種高檔食用油,被越來越多追求健康家庭所青睞,不少單位也會選購山茶油作為福利,市場銷售形勢較好。然而,有消費者爆料,從廠家官方渠道購買的100%純山茶油,被權威部門檢測出“不純”。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后,又有多個品牌山茶油在網上相繼被爆出“不純”。
   
  專家認為,監管部門懲戒力度仍有不足,應建立企業信用“黑名單”制度。
 



市場上山茶油品種繁多
   
純山茶油被檢出“不純”
   
  今年5月16日,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了《2018年第23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本次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6批次,合格14批次,不合格的2批次均來自江西豐城一品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山茶油。
   
  而在此前的2015年4月,長沙市食安辦和長沙市食藥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抽檢純茶油22批次,合格12批次,合格率僅為54.54%,問題油品存在以次充好等問題。 這樣的消息,讓江西消費者陳飛(化名)很是感慨。
   
  去年下半年,陳飛曾通過廠家官方天貓商城旗艦店購買了五瓶 “沈郎鄉”牌5L裝有機山茶油(配料表:純正有機油茶籽),總金額2565元。
   
  但陳飛發現,此次購買的山茶油口感不對。
   
  據陳飛介紹,他曾咨詢過該品牌客服人員,對方堅稱,產品確保是100%“純山茶油”。
   
  隨后,陳飛將其中一瓶完好的山茶油送往權威檢測機構——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檢測。在檢測報告中,新法制報記者注意到,該生產批次為2017年5月25日的茶油,其“油脂定性試驗”認定產品不符合GB/T5539-2008(糧油檢驗油脂定性試驗國家標準)要求,檢測結果顯示“有其他植物油存在”。
   
  據檢測報告編號及相關信息,記者從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了解到,上述檢測報告確系該中心出具的檢測結果,只針對送檢樣品。
   
  6月27日下午,記者撥通了福建省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全國服務熱線。對于上述檢測報告,一名接線人員表示,該品牌從2003年建廠以來,未接到一例因質量問題引發的投訴。對于上述檢測報告,該接線人員稱,他們對此事知情,但產品經得起考驗,所以沒有理會,官方也沒有發布聲明。
 

  記者了解到,按照GB11765-2003國家標準規定,“油茶籽油中不得摻入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與香料。”
   
  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正是依據GB11765-2003、GB/T5539-2008標準進行檢測,通過其他指標數據綜合判定“有其他植物油存在”。
   
多個山茶油品牌被爆不純
   
  陳飛的遭遇并非孤例。
   
  新法制報記者發現,一位名叫@茶油界方舟zi的微博網友曝光了一批檢測報告,顯示多個品牌油脂定性項目均不符合GB11765-2003《茶油籽油》要求,檢測結果為有其他植物油存在;部分品牌的山茶油在主要脂肪酸組成、皂化值、折光指數等項目檢測中也顯示為“不合格”。
   
  對此,中國新聞網等媒體進行了報道,顯示涉及金浩、金健、金龍魚、山潤、潤心、、恩泉、贛江、贛花、員辰、井江、歲歲康、遇見大別山、啟航、沈郎鄉、老樹根山茶油等品牌山茶油,有的標明為純茶油,有的在配料表上標注100%山茶油,檢測機構為武漢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和廣東東方縱橫檢測有限公司等機構。
   
  為了解檢查報告真實性,記者分別聯系了出具相關報告的武漢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和廣東東方縱橫檢測有限公司等機構,出具了檢測報告編號,均得到“檢測結果屬實”的答復,這些機構受訪人強調,檢驗結果只針對送檢樣品,而且由于檢驗機構與產品批次的不同,結果也會有所不同。“之前有個別企業質疑這種檢測方法的科學性,但因為還沒有更新的標準出來,所以仍沿用以前的標準。”檢測公司受訪人表示。
   
  記者輾轉聯系上這位網友。據他介紹,山茶油市場魚龍混雜,不少品牌打著“純正”、“野生”、“有機”字樣,對山茶油知識欠缺的消費者,稍不留神容易被忽悠。之所以曬出這些檢測報告,只是希望有關部門能重視這一問題,督促一些企業合法經營。
   
可量身定做,純度由顧客說了算?
   
  事實是否如此?記者在南昌展開調查。
   
  記者來到大潤發購物廣場(八一廣場店)。在山茶油貨架上,記者注意到,由于原料、生產工藝、純度、品牌的不同,其價格也相差較大。以同樣是5L裝山茶油來說,不同品牌,其價格從300元~800元不等。
   
  說到價格不一的原因,一名售貨員坦言:“除了幾個大品牌,其他的都不太行。”
   
  華潤萬家超市(中山路店)一名售貨員則透露,山茶油分為壓榨油和浸出兩種,壓榨油是新鮮油茶籽采用物理壓榨法得到的第一道油,浸出油是采用溶劑浸出技術提取茶餅內未壓榨干凈的油。兩者工藝不同,壓榨油原料和生產成本高,因而價格更高。但是,市場上很少有企業對兩種油進行標注。
   
  該售貨員稱,一分錢一分貨,那些價格相對便宜的都是二道油。“說白了,就是不純,拿了東西兌到里面去,沾了點山茶油的邊。”該售貨員如是說。
   
  在南昌市洪城大市場,當問及是否有便宜的純山茶油批發時,位于D區20棟食品區的一位商戶稱:“你說純就純,我可以在外包裝打純字,純山茶油,5L裝300元可買一箱(4瓶)。”折算下來,這樣的純山茶油約7元/斤。
   
  而在洪城大市場其他商鋪,也有不少超低價山茶油出售,部分商家表示可以為顧客量身定做,純度由顧客說了算。
   
業內人士:低于70元/斤經不起推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憑借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多功能用途,山茶油正成為百姓餐桌上的“香餑餑”。
   
  據南昌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調查顯示,近幾年,山茶油作為一種高檔的健康食用油,銷售量逐年攀升。
   
  南昌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市場上山茶油品牌眾多、良莠不齊,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從而引發降低產品質量的價格戰,個別企業甚至摻雜摻假、以次充好,令山茶油行業面臨信用危機。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到底1斤山茶油的成本要多少?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6年和2017年油茶籽產量很低,土榨山茶油至少得賣到60元以上1斤。土榨山茶油因諸多安全隱患只有經過精煉才可以上市銷售,其精煉得油率只有93%左右,即1斤土榨山茶油只能得到0.93斤精煉山茶油,加上人工工資、水電、輔料、設備及包裝,以5升裝壓榨茶油為例,即使按制造成本無毛利出廠銷售,出廠價也接近650.00元/桶,出廠后還要經過批發經銷、零售兩道商業加價環節。而這些市面上所謂的“100%純茶油”的壓榨茶油零售價卻能遠低于650元/桶的成本價。“這里面肯定有很多企業賣的不是純正山茶油,企業怎么可能天天虧本銷售低價山茶油?”
   
  該人士還稱:“市面上標注的‘100%純茶油’的壓榨茶油零售價,低于70元/斤山的茶油是經不起推敲的。”
   
專家:應建立“黑名單”制度
   
  面對山茶油市場客觀存在的問題,2017年5月,江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下發《關于開展全省食用油茶籽油專項稽查工作的通知》(贛食藥監稽[2017]7號)文件,明確要求規范全省食用“油茶籽油”生產經營行為,著重嚴厲打擊食用“油茶籽油”摻雜摻假,以次充好、夸大和虛假宣傳的違規行為。
   
  江西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部部長萬岱認為,如果部分山茶油企業摻雜摻假屬實,違反了《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甚至涉嫌欺詐消費者。《產品質量法》第50條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南昌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鄧澤元表示,外包裝上標注山茶油,但摻雜了其他生物油脂,不僅有以次充好的嫌疑,還可能給有精準營養需求的消費者帶來影響。
   
  江西財經大學法學教授王柱國認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保障制度仍存在薄弱之處,監管部門查處效率有待提高,對應的懲戒力度仍有不足,應建立“黑名單”制度,讓摻雜摻假者寸步難行。
   
  王柱國說,現行法律或相關規定強調考慮造假行為的“銷售金額”和“行為后果”,忽視了違法者的明顯主觀惡性和犯罪故意,這不僅難以體現罪行相對應的刑罰原則,還容易成為違法者逃避刑罰懲罰的借口。
   
  在王柱國看來,惟有將食品摻假造假行為入刑,讓參與食品摻假造假的不法者付出高昂代價,從而充分發揮刑法的震懾作用。
   
  南昌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醒廣大消費者,選購山茶油時,消費者應首先選擇信譽好質量可靠的品牌純山茶油,切莫貪圖價格便宜而買低價山茶油。如果懷疑自己買到摻雜問題山茶油,消費者應保留好購物憑證,可送去權威檢測機構進行鑒定,或向市場監督部門、消協部門投訴舉報,依法提請送檢,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文/圖首席記者付強實習生曹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