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安,其發達的農業,跑遍祖國大江南北的汽運大軍,還有“國字號”的建筑陶瓷產業基地,勾畫出高安經濟結構的輪廓:活躍而粗放。
8月21日,記者再次走進高安,這里異軍突起的光電產業讓人欣喜于一個全新的高安:勇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浪頭,創新內驅,綠色崛起!
24家光電企業集聚成勢,一大批關聯企業抱團前來洽談落戶,從2010年“零”的突破到2015年產值可過百億元,高安人打造“光谷”志在必得。放眼未來,市委書記聶智勝滿懷信心地說:高安不僅要打造省級光電產業基地,還要躋身國家級梯隊。
突圍:尋找超越式發展的新增長極
宜春縣域經濟生龍活虎,其中以“豐樟高”金三角為龍頭,享譽全省。
“豐樟高”經濟圈中,與豐城、樟樹相比,產業結構單一、重大項目缺乏是高安最大的“短板”,高安要加快科學發展、進位趕超,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發展的動力何在?現有的工業結構必須打破,必須尋找新的出路!
站在國家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高度,該市把目光投向市場前景廣闊的光電產業,探索工業突圍之路。
一張白紙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高起點、高標準切入,引進科技含量高、研發能力強、市場份額大且具有行業領軍地位的光電項目,成為高安進軍光電產業的首選目標。
總投資22億元的奧其斯,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光電企業,有上百個專利,有國家級檢測中心,有世界一流的管理團隊,在國內高速公路隧道燈市場占壟斷地位,產品還風行馬來西亞市場。總投資6.8億元的康銘盛是國內便捷式LED照明的行業老大。以兩大光電巨頭為龍頭,2010年以來,先后有24家光電企業落戶,引進投資46.43億元。為了完善產業配套,高安市建設了LED光電產業配套孵化基地,為成長型光電項目及相關配套、研發和服務型中小企業提供發展平臺。去年,光電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3億元,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1億元,實現利稅6500萬元。
升級:承接光電產業轉移不搞簡單拷貝
高安發展光電產業,適逢國內市場向好的產業發展黃金期,光電企業規模擴張和產業轉移趨勢明顯。搶抓機遇,主動承接,一批沿海光電企業紛至沓來。
奧其斯、康銘盛從廣東來了,天孚光電從江蘇來了……這些企業大都因為沿海的發展空間、人力、用電等受限,來高安尋求快速擴張的新空間。在這個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行業,企業的轉移也存在升級轉型的問題,高安鼓勵落戶企業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不搞簡單的復制。
8月21日,記者在江西奧其斯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期6層的研發大樓、5層的實驗大樓、4幢共8萬平方米的廠房已完成土建。360米長、80米寬的連體式廠房氣宇不凡,公司總經理助理馬三印自豪地介紹:“我們在高安建光電產業基地,提出了‘三化一低’建廠模式,即自動化、標準化、規范化、低成本。不是簡單地復制東莞模式。”
鑒于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奧其斯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以替代人力。馬三印指著空曠的廠房,說:“在廣東,8萬平方米的廠房需要1.2萬名生產工人。現在,江西奧其斯生產線只需140多名工人。現在企業用工是研發和銷售兩頭大、中間生產環節用工少。”用機械手取代人力,不僅大幅減少企業用工開支,還可以讓產品標準化提升到新高度。
江西奧其斯的升級,就是高安光電產業打造后發優勢的生動詮釋。
目前,高安的工業用地緊張程度雖比不上沿海發達地區,但土地是有限的,即使是好項目也要注重走資源節約型發展之路,高安為光電產業項目落戶制定了畝均投資強度和上交稅收的門檻,將一些科技含量低、投資回報率低的項目擋在門外;同時全力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項目做大做強。
康銘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從集約利用土地出發,建起了4層樓的大型廠房。因為訂單應接不暇,這邊新廠房還在建,馬路對面租用的廠房,已投產兩個多月。
更為可喜的是招大引強,引來一家企業,配套一個產業。像康銘盛有400多家供應商,得知康銘盛落戶高安,其中20多家供應商做出“隨遷”的決定。目前,已有富威智印刷包裝等多個配套項目動工建設。
發展光電產業的氛圍日漸濃厚,讓一些頭腦靈活的本土企業家也投身其中,實現轉型升級。高安企業家羅亞中以橡膠制品起家,后來又辦了紡織廠。但因為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效益不佳。2011年,他發現周邊落戶的光電產業市場前景廣闊,便成立了亞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實行產業轉型。目前該公司已成長為華中地區最大的LED、SMD支架生產企業。今年企業產值可突破7000萬元。
9月即將投產的奧其斯預計3年產值過50億,5年過百億!明年上半年投產的康銘盛預計3年產值過35億元!2015年高安光電產業可過百億元!
“光谷”追夢,高安人理性又執著。光電產業,已成為繼建陶之后的第二大工業支柱,正在為高安發展升級、綠色崛起提供日益強大的內生動力。
本報首席記者鄢玫本報記者胡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