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共青城拉開了南湖新區建設的序幕。開發建設南湖新區不僅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間與規模、完善城市功能分區布局,而且有利于擴大共青城的注意力優勢,充分展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區的良好形象。
南湖新區揚帆啟航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共青城先導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正好給了南湖新區這樣一個支點。
據了解,南湖新區將按照“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山林、三分之一建筑”的布局,科學編制20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全面啟動“四縱四橫”路網建設,重點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的大學城,啟動藝術中心、圖書館、共青團史館、城市規劃館、體育館、科技館、公園、廣場等項目建設,重點培育生態旅游、網絡信息、文化創意、運動休閑、金融服務、文博會展、企業總部等現代服務業,重點承擔行政、文化、教育及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城市功能,成為高教新城、文化新區、旅游勝地。
乘勢而上強工興城
近年來,共青城借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國家戰略乘勢而上,通過強工業、興城市、抓項目、惠民生,全力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示范區。
高科技方面,除了智能電網,共青城還先后引進了超群科技、亞華電子、天翌光電、中南科技等一批高科技項目。今年還建成了省級智能手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全省手機產業基地。
此外,共青城市不忘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紡織龍頭老大鴨鴨集團投資3億元,建設了占地面積300畝的鴨鴨產業創新基地,年生產能力1000萬件以上,單件產品電耗成本降低22%,附加值提高20%。2012年,鴨鴨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億元,產品市場占有率進入全國前三位。
“在江西區域發展格局中,南昌和九江是江西龍頭昂起的雙核,而共青城先導區是連接昌九的重要節點,建設共青城先導區有利于將昌九之間的聯系由目前的條狀拓展為塊狀,加快昌九一體化發展。”省政協副主席、九江市委書記鐘利貴這樣定位共青城先導區的重要作用。
■記者曹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