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明確指出,實現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實干。實干,成為全省上下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具體行動,成為托舉中國夢江西篇強有力的“臂膀”。正如朱自清在《春》一文里的描述:“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P>
奮起直追爭創一流
在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強衛明確指出,江西正處在加速發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堅期、生態建設的提升期,要著力克服萎靡不振、消極悲觀的思想,牢固樹立奮起直追、爭創一流的志向。
今年以來,實干精神,正成為江西奮起直追、爭創一流的不竭動力——5月初,一場緊張的發電機組吊裝工作在我省迄今投資最大的水利項目——峽江水利樞紐工程進行。施工單位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將樞紐首臺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燈泡貫流式機組定子、轉子安裝到位,縫隙僅11毫米;
7月初,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成功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成為江西首個世界500強本土企業;
在南昌,打造核心增長極取得新進展,上半年南昌市GDP、財政總收入占全省比重進一步提高;
在贛州,全市經濟發展正快馬加鞭,力爭在“蘇區板塊”增長極中拔得頭籌,成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
在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熱火朝天,全市財政總收入增長38.4%,增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實現了穩中有進,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保障繼續改善,全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部分指標增幅位次前移。這些成績,靠的是全省上下的實干取得。
專家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實干興贛,對于經濟戰線各行各業來說,就是要勇于面對爬坡過坎的挑戰,不分神、不懈怠、不退縮,一步一個臺階,確保江西在新一輪的發展競爭中不落后、不掉隊。
企業創新技術干部創新工作
當前,我省面臨著經濟結構不優、產業層次不高、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弱,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
實干離不開創新。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指出,要銳意創新,把別人干不成的事干成,把別人難以突破的工作干出色。
今年以來,全省各地銳意創新、敢于擔當的實干精神蔚然成風,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和產品,一批主動性強、積極性高的黨員干部創新了工作方法,優化了發展環境——江西旭陽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的生產一直處于滿負荷狀態,在光伏產業普遍不景氣的現狀下,旭陽雷迪能保持良好的產銷運行,完全得益于企業的自主創新;
我省每年對“五河”和東江源頭保護區所在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給予獎勵,今年起,省財政廳特別規定,在保護區內新建影響和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將全額扣除所在縣(市)相關獎金;
在民生領域,今年起,我省全面實施“再生育·天使行動”民生工程,幫助“失獨家庭”再生育,重建美滿幸福家庭……
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切實抓好產業發展、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八個方面。目標已明確,關鍵在實干。我省將圍繞重大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組織交流觀摩、現場拉練活動,在推進工作中見分曉、比高低、論英雄。同時,加強督查,嚴肅追究執行不力、執行不到位者的責任,狠抓“不落實的事”,嚴查“不落實的人”。只要我們多一點認真的態度、多一點較真的行動、多一點求真的追求,就一定能夠不斷破解難題、開創江西發展的新局面。
鏈接——就業形勢平穩有序
今年1至6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6.4萬人,同比增長1.8%,完成年計劃的81%。
6月末,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420.8萬人,同比增加72.7萬人,其中在崗職工(含勞務)393.5萬人,同比增加66.6萬人。重點群體就業基本平穩,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2萬人,同比增長0.2%;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4萬人,增長3.9%;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17.5萬人,增長1.6%。截至6月21日,我省高校畢業生總體簽約率79.6%。
就業形勢平穩有序,帶動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上半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平均工資18843元,同比增加1731元,增長10.1%。
按中央要求,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當前,在物價總體水平比較穩定的情況下,穩增長、擴就業是經濟運行重點。為擴大就業,上半年,我省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7.3億元,同比增長20.3%。
服務業加快發展勢頭初顯
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完成2120.5億元,增長8.6%,同比加快1.4個百分點,服務業加快發展勢頭的初步顯現。
今年前6個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6.1億元,同比增長13.1%,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6.3%,高于全國5.8個百分點。享受、保健、文化類商品銷售繼續活躍,中西藥品類增長29%,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金銀珠寶類、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42.9%、48.7%、36%、32.8%。
專家分析,當前,服務業發展仍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全省要緊抓機遇,進一步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重點把旅游業打造成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實現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強省的跨越,力爭旅游業形成萬億元產業;同時,充分抓住“營改增”的機遇,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金融保險業和信息業,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速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
本報記者李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