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肯尼亞、南美的智利……觸角伸至世界五大洲;承包工程、開展勞務合作……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寬。經濟全球化,將國有企業推向了世界經濟的大舞臺。
遠征四?!獜摹敖璐钡健霸齑?/STRONG>
世界經濟低迷為我國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并購提供了新機遇。江西工業經濟總量偏小,但“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卻一枝獨秀。
由南昌冶金設計院改制而來的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成為國際化工程公司的發展目標,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公司副總經理張曉軍對記者說:“剛開始,我們勢單力薄,也只能跟著央企‘走出去’,在國外接一些小項目?!苯涍^不斷積累經驗,當初的“小打小鬧”已變成單獨承接國外項目,業務由設計、咨詢拓展到設備供貨、建設監理、工程承包等領域,掛牌5年多,中國瑞林簽訂國外項目109項,業務范圍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果說通過引進技術合作生產叫“借船”出海,那么有了自主知識產權就是“造船”出海。根據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中國瑞林重點培育專有技術、專利技術和優勢技術,在技術服務、業務模式、運營模式上全面創新,不斷增加差異化特性和核心競爭力,使其品牌形象在國際市場不斷提升。
擁抱世界——從“單打獨斗”到“聯合艦隊”
面對日益昂貴的成本和風險,組成“聯合艦隊”,攜手“走出去”,已成為不少省屬國企最現實的選擇。
“走出去”的初期,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在做小額商品貿易和勞務的同時,不斷了解、熟悉非洲國家,開始著手承包方面的業務?!皬膸浊涝膭趧辗职阶鰩资f、上百萬美元的承包工程,再到后來,我們執行中國政府對非援助工程項目、承接上億美元的大項目?!笨偨浝硇靽ń榻B說。
2010年后,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江西國際公司提出了“第二次戰略轉型”的目標,開始充當江西優勢產業“走出去”及技術輸出的橋梁,按照開放性、國際化的經營理念,不斷開拓新業務、新領域,加快轉型升級。如他們與上饒晶科能源合作在肯尼亞簽訂了5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與物資及設備出口企業合作,出口汽車、工程機械等機電產品,2012年出口額達4700萬美元。
目前,由江西國際、江銅集團、江鎢控股集團、省煤炭集團、省國資控股公司、中國瑞林及江西有色地勘局聯合組建的江西國際礦業公司,打造了江西省第一個集國際商務、勘探、開采、冶煉、資本運作等為一體的境外礦產資源聯合開發平臺;江鎢控股公司聯合省鐵路投資集團、省投資集團等,共同出資組建江西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喀麥隆紅土型鈷鎳錳礦項目。這些“聯合艦隊”已參與國際競爭,并取得重大進展。
逐夢全球——從“出門打工”到“國際老板”
近年來,省屬國企樹立“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指導思想,加快“走出去”步伐,優化在省外、境外的產業區域布局,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為破解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尋找出路。
1990年,中鼎國際的前身江西萍鄉礦業有限公司在面臨產業結構單一、礦井走向衰老、資源面臨枯竭的嚴峻形勢下,將部分煤礦和建筑工人組織起來,第一次跨出國門,成為全國第一家到海外承包工程的煤炭企業。2002年9月,中鼎國際第一次中標阿爾及利亞畢斯卡省烏達亞區域農業水利整治項目,結束了在阿爾及利亞長期做分包工程,為別人“打工”的歷史。2003年,中鼎國際自行設計、施工、建設了年產18萬噸的馬來西亞阿勃克煤礦,只花了10個月的時間,用國內建設同等規模煤礦十分之一的資金建成,一年收回全部投資,效益可觀;隨后又在印尼投資建設朋古魯煤電項目。在蘇拉威西島上,4個從未涉足鎳礦行業的中鼎國際人,克服重重困難,帶領300多名印尼員工,僅用4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一個年產原礦150萬噸的紅土鎳礦,為中鼎國際屬地化、跨文化管理作了成功探索和實踐。
事實表明,企業要發展,單靠自身積累太慢,單靠“引進來”遠遠不夠,靠“單打獨斗”走出去難度較大。企業要加速發展,必須以更廣闊的視野、更寬廣的胸懷、更開放的姿態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努力搶占新一輪擴大開放、承接產業轉移的制高點,打造具有江西特點的開放型國有經濟升級版。
本報記者夏曉實習生宋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