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穩定奶源 中企海外“淘奶”
為了確保進口奶粉供應鏈的穩定,越來越多的中國奶粉企業從簽訂長訂單轉向資本合作。昨日,繼圣元、貝因美等同行后,合生元宣布將與其法國供應商、著名乳制品生產商ISM簽訂有關股權投資與融資的框架協議,以高達2000萬歐元作價收購后者20%股權。
確保持續奶源供應
在給本報記者的一份通報中,合生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羅飛說,合生元需要確保從歐洲獲得足夠、持續的奶源供應,奶粉的生產技術和配方創新也需要不斷地升級。
據悉,中國資本的進入將讓這家法國乳企在歷史上第一次迎來一位非合作社股東。該公司有683個牛奶生產商股東,去年營業額為2.5億歐元,其中42%的牛奶用于出口。
記者了解到,ISM將會利用上述由合生元提供的股權投資與融資總金額以及其他融資渠道,在ISM的廠區內新建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及包裝工業設施,使ISM的奶粉總產能于2016年前增加至50000噸。同時,從2016年開始ISM保證向合生元每年供應18000噸嬰幼兒配方奶粉。
記者了解到,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奶源的偏好,多家中國奶粉企業相繼走出去“淘奶”。如果奶源不穩定,不但意味著排產計劃的停滯,也威脅到這些企業希望迅速擴張中國市場地位的“如意算盤”。
國外奶源比國內便宜
早在去年6月,合生元就首度和丹麥乳業巨頭愛氏晨曦就代工奶粉合作,簽訂10年期融資供應協議并向外方提供金額為8150萬元丹麥克朗的融資。圣元其后也宣布,簽約法國索迪亞集團并投資9000萬歐元在法建奶粉加工廠。今年2月,貝因美(002570)宣布以2000萬歐元在愛爾蘭設立子公司,以加強和供應商Kerry集團的合作,解決從該國進口奶源的問題。
乳業分析師宋亮對本報記者表示,企業集體到海外找奶源從長期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國外奶源的成本要比國內低,加上這兩年海外投資門檻在降低,也讓中國企業愿意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