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們第一篇有關丙爾金的報道開始,我們就關注這件事了。”7月2日,國家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說。
這位工作人員口中的“這件事”,意指3月被國家發改委認可、并在全國明令推廣,且將在2014年取代現有氰化物鍍金技術的“無毒、無氰”清潔鍍金產品丙爾金,4月初突然卷入被舉報為“劇毒”的漩渦。
4月24日,本報對此事進行報道后引起了電鍍業界以及相關行業協會的關注。丙爾金的生產企業河南省三門峽恒生科技研發有限公司(下稱“恒生科技”)位于河南的工廠已被廣東江門警方跨省查封。
因丙爾金已經被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聯合推廣,丙爾金是否含有劇毒物質,不僅關乎600億鍍金金鹽生產市場的利益分配格局調整,同時關乎危險化學品的監管與公眾健康,更與上述國家部委之公信力切身相關。
但事件過去兩個多月,沒有任何一個部委出面調查此事,也沒有任何一個部委對此向媒體發聲。7月2日,在被問到國家發改委是否組建了調查組對丙爾金產品進行取樣調查時,上述直接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稱不便透露,需要本報記者聯系國家發改委新聞辦。
此前,雖曾有觀點稱,2014年現有氰化物鍍金技術即將被淘汰的政策引發了大量生產氰化物金鹽企業的擔憂和反彈,恒生科技又是唯一擁有丙爾金專利的公司,此事可能出于商業競爭。但是,兩個月內事件不斷發酵,丙爾金曾依托無毒的一系列檢測報告相繼被相關機構公開聲明無效,丙爾金在劇毒漩渦中越陷越深。
檢測單位相繼發澄清公告
此前,恒生科技曾向本報出具一系列檢測結果來證實其合法無毒的身份,包括2010年2月24日,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對丙爾金分子式進行了命名。2009年10月30日,中國表面工程協會清潔生產指導委員會對北京市場上銷售的丙爾金進行了隨機抽樣,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急性經皮毒性試驗,結果為無毒。2011年4月15日和2011年12月5日,兩次送檢結果也為實際無毒。
同時,恒生科技向本報記者出具了由國家安監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進行的化學品危險性鑒定報告,該報告顯示,丙爾金不屬于爆炸品氧化劑、易燃固體、腐蝕品、毒害品、放射性物質、危險化學品,檢測結論有效期為一年。最近一次檢測是2012年8月13日。
但上述三家單位相繼發出針對丙爾金的公告。
6月24日,國家安監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發布澄清公告稱,“恒生科技送檢的丙爾金樣品進行危險性鑒定時,所提供的毒性檢測報告中的數據與有關公安機關向我中心出示的該產品毒性檢測報告中的數據差異較大,我中心補充了丙爾金樣品的成分檢測和分析。檢測結果表明,恒生科技送檢時申報的丙爾金成分和含量信息嚴重失實,未申報含有主要有毒成分氰化亞金鉀。我中心已函告恒生科技不得繼續使用我中心曾出具的非危險品等相關鑒定報告進行丙爾金產品宣傳及其他相關活動。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由恒生科技承擔,我中心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5月30日,對丙爾金分子式進行命名的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發布公告稱:“本單位對恒生科技張群剛送檢的樣品‘檸檬酸金鉀(即丙爾金)’的研究分析報告《檸檬酸金鉀分子結構的研究》和《關于檸檬酸金鉀分子式的命名》,由于樣品提供方提供了不實信息,導致分析結果的偏差,現公告對于樣品‘檸檬酸金鉀’的分析報告全部作廢。”同時,“分析結果偏差完全是由于樣品提供方的行為造成的,與本學院無關,本學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4月28日,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在其官網上發表一則關于“丙爾金”毒性試驗結果的鄭重聲明也表達了只對送檢樣本出具報告,并不能得出“該產品屬實際無毒產品”的結論。
對于國家安監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所稱的補充丙爾金樣品的成分檢測和分析,接近恒生科技的人士劉山(化名)對本報說,丙爾金是新產品、新物質,傳統檢測方法不能作為判定依據,未按企業標準的檢測方法進行的檢測均可能產生偏差。
兩個多月來,恒生科技董事長、丙爾金專利所有人張群剛始終沒有露面,恒生科技通過兩次公告堅稱產品無毒。6月5日,恒生科技發表公告稱,“丙爾金產品是經過國家各有關部門認可并推廣的環保高科技產品,經多年銷售,從未發生過安全問題。”同時,恒生科技不認可未經正式授權的丙爾金送檢結果。
呼吁國家部委介入調查
這也是兩個月這一事件的問題所在——沒有具有公信力的國家相關機構進行調查取樣,也沒有具有相關資質的公正第三方檢測,使得這一事件成為“羅生門”。
6月中旬,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曾組織了一次電鍍行業專家研討會。多位與會專家表達了共識,希望國家發改委從專利所有者恒生科技直接進行取樣,并通過專業第三方檢測是新物質還是混合物,以及是否屬于劇毒物質,專家們認為這從技術上來講是簡單的問題,但國家發改委始終沒有采取行動,令人困惑。
上海市電子學會電子電鍍專業委員會組織了專家對此事進行研討,其中復旦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對本報說,支持推動無氰電鍍技術的開發,并在技術及產業成熟的條件下進行大力推廣應用,但是根據所收集的丙爾金相關技術資料和綜合分析結果,目前以丙爾金全面替代氰化亞金鉀是不妥當的,建議撤銷或暫緩執行該項禁令。鍍金是一項基礎工藝,在高端微電子產業有大量應用。推行無氰工藝時應采用政策鼓勵、經濟扶持等方法,不宜直接采用法令強制一刀切的辦法,否則可能會產生嚴重后果。
中國印制電路行業協會CPCA秘書長王龍基在撰文中指出,國家發改委下“令”2014年年底淘汰氰化金鉀,理應聽取國家各相關一級行業協會的意見。“這次不僅沒有征詢我們協會的意見,也沒有征詢電鍍協會、半導體協會和電子元件協會的意見,這是很不妥當的”。
目前江門公安局對恒生科技還處于偵查階段,7月9日偵查終結,按照規定,要么移送檢察院起訴,要么撤案,要么延期繼續偵查,包括恒生科技員工和經銷商在內的4個人仍被拘留。而曾被信達資本投資2億元的恒生科技,目前一直處于停工狀態。
“必須把丙爾金是否劇毒弄清楚,能被幾個部委聯合推廣的清潔鍍金產品真的是劇毒品的話,造假造得太離譜了。”上述復旦大學教授說,政府這樣拖著,對于恒生科技、鍍金行業以及相關應用行業都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