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記者 羅碧 發自湛江
6月24日晚9點半,嘉粵集團的創始人和負責人朱興明準時出現在集團旗下君豪酒店的會議室里。他滿眼血絲、頂著黑眼圈,聲音有點嘶啞,但精神仍然飽滿。他見到《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是,“君豪酒店把我害慘了”。
這家剛剛為朱興明贏得他夢寐以求的“魯班獎”的酒店,因為高達近20億元的投入而將嘉粵集團的資金鏈徹底拉斷。
根據嘉粵集團內部人員介紹,2012年10月,君豪酒店項目獲國內建筑工程最高獎項“魯班獎”。隨后,因資金鏈斷裂,債務危機爆發,2012年11月21日,朱興明主動向湛江市中級法院提出嘉粵集團34家關聯公司破產重整的申請。
今年6月19日,嘉粵集團等34家關聯公司破產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在湛江舉行。根據債權人會議披露的信息,通過破產管理人的初步確認,嘉粵集團債權金額為61.19億元,為迄今為止全國標的額最大的重整案件之一。
平日與朱興明接觸時間最多的助理朱華誠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朱興明近日見到他總會問,“你覺得我們這次能度過難關嗎?”朱華誠說朱老板壓力很大,希望從外人那里獲得信心。當記者以同樣的問題問朱興明,他頓了頓說,“我還是有信心。我們企業只是出現了休克,需要停頓下。我們是活馬,這匹活馬只是生病了。”
昔日輝煌/
在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匯景名都樓盤的一側,是一座外表普通,內部裝修也很簡單的三層小樓,嘉粵集團總部以及多家關聯公司的辦公室設在這里。小樓里看上去有些冷清,大堂和各樓層的前臺處都已無人。在位于三樓的集團總部,走廊燈已關閉多處,工作人員介紹說是“為了節省”。
朱興明對記者說,原本打算近兩年把總部遷往廣州,“廣州的融資平臺比湛江好很多,如果早點搬過去,可能也不會出現這樣的危機。”
在見到朱興明之前,嘉粵集團旗下各子公司的各個層級的職員在向記者介紹他們老板時,都會強調朱老板是上世紀90年代初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和湛江大多數包工頭出生的老板不一樣,他是個有理想的人。”
朱興明是湛江市坡頭區人,1991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之后進入事業單位工作。2000年,朱興明辭掉工作帶領6名員工創辦了建筑工程公司,2002開始進入房地產開發行業。
根據嘉粵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的《嘉粵集團有限公司等34家公司破產重整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工作報告》)顯示,嘉粵集團目前共有包括嘉粵集團有限公司、君豪酒店有限公司等在內的34家公司,注冊資本合計為9.311億元,員工約3150人。公司主要經營范圍包括房地產開發、建筑工程施工、酒店管理與經營、生產銷售建筑材料、融資擔保等。
據嘉粵集團內部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嘉粵集團在湛江共開發了十余個住宅和商業樓盤,并因在當地建起地標君豪酒店而在湛江家喻戶曉,成為湛江市的地產龍頭企業。
在嘉粵集團官方網站的首頁,有一段2010年為慶祝嘉粵集團成立10周年而拍攝的短片。從不愿意露面的朱興明在短片中說希望嘉粵集團能走出湛江,走出廣東,走向全國。
據朱興明的妹妹、從2008年開始主管嘉粵集團財務的朱小華介紹,嘉粵集團在被稱為房地產調控最為嚴厲的2010年之前,資金鏈沒出過問題。即使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嘉粵集團也沒造成太大影響,在這一年,君豪酒店的土地進行了平整。
朱小華回憶說,2009年信貸政策放松,嘉粵集團在湛江開發的樓盤銷售情況都很好,資金回收也快。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利好的情況下,朱興明投入開發的項目增多,并開始進入廣州。
朱小華回憶起當時在廣州開盤時的一個情景,她說嘉粵集團在廣州開發的一個樓盤,在開盤前公司將售樓價定為5000~6000元/平方米,但開盤前一天,發現對面樓盤開盤,開盤價為11000元/平方米,公司立即決定改開盤價,將開盤價調至9000元/平方米。
正是在近乎瘋狂的市場環境下,朱興明投入的項目越來越多,“一個樓盤接一個樓盤,項目從沒停過。”
嘉粵集團的業務在這幾年不僅在區域上得到拓展,業務本身也從最初的建筑、房地產開發拓展至混凝土生產和銷售、建筑建材生產與銷售、裝修、物業管理等領域。
根據嘉粵集團聘請的第三方機構審核,截至提出申請破產重整,嘉粵現有資產總額達75億元。而根據嘉粵集團管理人《工作報告》,經匯總,嘉粵集團資產評估總價值共計49.53億元。
危機爆發/
在嘉粵集團輝煌的2009年和2010年,危機其實已經潛伏。在市場行情良好的2009年,建筑工程師出身的朱興明一心想實現自己 “魯班獎”的夢想,在湛江星級酒店云集的樂山大道開始投建君豪酒店。
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即“國十一條”,試圖運用土地、信貸、稅收、行政監督等多種手段抑制房價上漲。除此之外,中央政府以及各級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多項抑制房價的政策,這一年也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厲調控年。
“2010年底國家政策調控,銀行放貸收緊。我們到2011年底資金就開始有些緊張了,剛好2011年、2012年在酒店上的投入也多,資金就更緊張了。我們都沒想到這次宏觀調控會持續這么長時間。”朱小華向記者講述道。
朱小華說,這次房地產調控是10余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很多老板都是在調控的影響下出現了資金問題,“朱總在這個事情上對形勢和政策把握得不是很準,所以導致了戰略上的失誤。”
朱興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總結稱,對國家政策把握不準是他戰略上出現差錯的原因。“2011年初我去北京參加一個經濟政策的培訓班,當時我問北京的經濟學家對整個宏觀經濟以及房地產行業的看法,他說不超過10個月會變好。而根據以往的經驗,調控也從來沒持續這么長時間,最多不超過10個月。所以那次回來之后,我就又有信心了。”
2011年9月29日,君豪酒店正式開業。但令朱興明沒想到的是,政策卻始終沒有松綁的跡象,銀行的信貸進一步收緊。“到今年,嘉粵有一批貸款到期,銀行讓還款,說過段時間再貸出來,所以我就借朋友的高利貸還了到期款,但銀行卻沒辦法按時和按數再貸給我。一拖再拖,利滾利,到10月就很難撐下去了。”
據朱興明介紹,在1年時間內,銀行減掉嘉粵集團的貸款數額將近10億元。而酒店的資金回收又太慢,這給他和他的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如果重新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把君豪酒店這個項目做成地產。做酒店資金壓力太大了,如果我不投這10余億,包括利息將近20億,我不會走到破產重整這一步。建一家酒店得到魯班獎,是建筑人一生的夢想。我的夢想實現了,但卻害了自己。”
嘉豪集團工作人員說,在建酒店的過程中,幾乎每一塊磚朱都親自挑選,到后期對裝修材料和內飾的選擇,他也極其苛刻。酒店大堂電梯口有棵景觀樹,工作人員說最開始這里放的另一棵,朱總不滿意,“花了幾十萬換了現在這棵。”
君豪酒店總經理助理陳小平向記者介紹時提到,曾經一位在臺灣有多年5星級酒店運營經驗的老板參觀君豪酒店之后,說君豪的造價完全可以建兩座五星級酒店。
當記者把這種說法轉述給朱興明時,他說他不贊成這種說法,因為他要建的酒店,與一般的酒店定位不一樣。“我想打造一個白金五星級酒店,在粵西地區第一的酒店。我在這個項目上也確實花了很多心血。說實話,我一開始真沒想到會造成這樣的局面。現在有點后悔。戰略有遠有近,投資有大有小,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做這個項目,這也是不好好判斷地方經濟的差異性造成的。”
朱興明說當年的同學很多在珠三角地區,以為在珠三角地區能行得通的經驗卻并不適合湛江。
據酒店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君豪酒店平均入住率達50%,這一入住率與當地的很多高端酒店相比靠前。但按一般經驗,五星級酒店的入住率需達到75%才能實現盈利。
資金流出現緊張的嘉粵集團,只能通過銀行、信托、民間借貸等多種方式開展融資。根據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披露的信息,破產管理人初步確認債權金額為61億元,涉及債權人333戶。
但因為銀行信貸收緊,很多企業不得不轉向民間借貸。根據嘉粵集團財務人員介紹,嘉粵集團民間借貸共約10億元,而破產管理人初步審核的數據顯示,民間借貸累計金額達29億元。根據相關人士透露,這些民間借貸資本中,有些借貸月利率達5分、1角,甚至月利率達3角。
“銀行貸不出款,如果不向朋友借,很多房產老板肯定都早倒下了。”熟悉湛江房地產行業的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談及此次危機,朱小華更多的是以妹妹的身份去看待,“人哪兒能不犯錯誤,不出現失誤。我哥從小就和大家不一樣,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在工作上這么勤奮刻苦,他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
除朱小華外,朱興明家族中有不少人在集團內擔任要職。朱興明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及此次破產的教訓之一即認為團隊管理出現了問題,造成管理資金損失,以及項目投產的時間不準確。同時,他也不避諱說自己是家族企業,有家族企業的通病,認為企業在團隊建設以及人才引進的規劃方面很欠缺。
根據嘉粵集團有限公司等34家公司管理人出具的《關于嘉粵集團有限公司等34家公司實體合并破產重整的意見》顯示,34家公司的兩家核心公司——嘉粵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明興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其控股股東為朱興明,上述2家公司下控股君豪酒店等9家公司。此外,其余20家公司股東與朱興明關系密切,實際控制人均為朱興明。
朱興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這些公司的出資方和實際管理人均為他本人。“這么大的攤子,沒有打造出職業化的團隊。假如重整成功,今后將不會在企業內摻入太多家庭的成分,要重新打造更專業的團隊”。朱興明總結道。
但是否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嘉粵集團能否如愿造血重生,提及這一問題,朱興明及他的團隊都說有信心,但臉上卻寫滿了擔憂。
申請破產重整/
因為涉及到的債權人多,“怕出事”,去年11月,朱興明向政府提出保護申請。隨后,政府派出工作小組,2012年12月12日,嘉粵集團破產重整案由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同日,法院出具《決定書》,指定廣東國邦律師事務所、廣東粵海律師事務所、廣東中正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組成共同管理人。
據參與到嘉粵集團破產重組案的廣東粵海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懷海介紹,目前管理人團隊共有130人,該團隊為廣東中谷糖業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的原班人馬。
而嘉粵集團所涉債權金額經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披露達61.19億元,比中谷集團債權總額高出數倍。因嘉粵集團與中谷糖業同處湛江市,且都與民間借貸、高額債權額相關,外界普遍將兩者相比較。
廣東省房地產法研究會副會長劉興桂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嘉粵集團與中谷糖業的情況不盡相同,“中谷糖業當時已經到資不抵債的狀況,但嘉粵集團的資產總額超過債權額,足夠償債”。
據朱小華稱,根據統計,嘉粵集團等34家關聯公司共欠下銀行貸款、員工工資、稅費、工程款共計約25.54億元,以及民間借貸10億元,合計35.54億元,這與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公布的61.19億元債權額存在較大差異。而企業經聘請第三方機構審核的資產總額達75億元,如果按照這一資產額計算,嘉粵集團將有能力清償企業的債務。
據嘉粵集團股東代表介紹,債權額出現如此大差異,主要源于個人債權金額的統計上的差額。“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民間借貸利息導致,進入司法程序后,依照法律規定,應該對此前已經多付的利息用于抵扣本息,但破產管理人審核的債權額將這部分也計入其中。企業方民間借貸統計結果約10億元,管理人審核的金額達29億元。”
對于債務人在債權額上提出的異議,林懷海介紹稱,這跟企業提供的財務憑證不足有關。但這并不是最終的債權審核結果,會根據會后債權人反饋的情況,對初步作出的債權審核結果進行修正完善。
在《工作報告》中提到了破產管理人的下一步工作計劃,其中提到,管理人團隊擬將14家主要公司按其資產現狀,形成14個獨立的項目,分別制定招商方案,通過各種渠道進行項目推介。
對于這一計劃,劉興桂認為這實際是對嘉粵集團采取了破產清算的方式,而不是破產重整。“打個比方,主人借錢養了一頭豬,現在因為沒錢養不起了,那么現在要做的是找人借錢買飼料,而不是將其肢解開,然后分開賣掉。”
劉興桂說采取這種方式,可能會使企業的資產流失。嘉粵集團內部人員介紹,目前,嘉粵集團正在積極引入投資人。
對于這一計劃的提出和具體實施的情況,林懷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一計劃的提出暫時不便透露,“重整計劃草案將提交下一次債權人會議表決。”據介紹,下一次債權人會議將于2013年9月12日舉行。
但7月1日,嘉粵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即調整此前 《工作報告》中的計劃,發布了《關于嘉粵集團有限公司等34家公司破產重整案相關重整項目引進投資人的公告》,公告顯示,嘉粵集團破產重組項目擬將14家有資產、有經營價值的公司分為13個重整項目,意向投資人可以參與其中一個或若干個重整項目的投資。
這是朱興明最不希望看到的被“分拆”的狀況。他說,如果換作別人,遇到他目前的處境,不一定能撐下去。“我現在還能打起精神,就是希望企業能完整地活下去。我認為嘉粵集團現在還是一匹活馬,只是生病了,希望活馬不被當成死馬醫。”
當記者問“從去年提出破產重整到現在,你每天在做什么?”朱興明說,“重整前每天都會去工地看項目,就算到了晚上10點,我也還是會去看,這是我的一個習慣。現在很多項目都停了。但企業的日常運營實際還是我在管著,現在每天都只睡四五個小時,主要在尋找合適的投資商以及處理債權債務的問題。”
延伸閱讀
三線城市開發商生態:銀根收緊 嘉粵集團的融資方式并非個案
每經實習記者 羅碧 發自湛江
嘉粵集團的破產重整申請,在湛江地區引發了巨大的反響。這不僅因為其涉及的債權人達333戶之多,當地地產行業龍頭遭遇困境,也讓人們開始關注三、四線城市開發商在地價飆升、信貸收緊情況下的生存境遇。
盈利空間收窄
在湛江市經濟開發區內,隨處可見還未封頂的新建樓盤,但卻鮮見深圳、廣州的大開發商進駐。
廣東省房地產法研究會副會長劉興桂認為,這跟湛江的投資環境、市場容量都有關系。“在粵東和粵西兩頭的有些地方,比如汕頭,因為在面上的規則不明顯,所以外面的開發商也不太敢貿然進入。”
在湛江看過不少項目的劉興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他觀察,如果是前幾年在湛江拿地的開發商還有盈利空間,今年拿地的開發商盈利空間已經很小,“能有20%的回報率就非常不錯了。”
劉興桂說,他看過的好幾個開發商的項目,樓面價基本都在4000~5000元之間,而實際樓盤銷售價也就在此基礎上增加1000~2000元。
“盈利少,資金回籠需要時間。如果是向銀行借貸,還可能盈利,但如果是向社會、民間融資,根本不可能盈利。像嘉粵集團,1年利息就達幾億元。”劉興桂介紹道。
向民間資本伸手
嘉粵集團的融資方式并非個案。“像我們行業,都不可能靠企業的自有資本去開發項目,但銀行信貸一直收緊,只能不想別的辦法。”嘉粵集團主管財務的朱小華向記者表示。
正如朱小華向記者講述,自2010年以來,銀行對房地產的信貸基本沒有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放松。兩年多的時間,已將許多資金回籠時間長的房企推向了懸崖。
“到了關鍵時候,比如員工工資發不出,有好的項目但手頭缺錢,這時候就不得不轉向民間借貸。”劉興桂介紹稱。
據介紹,在湛江,和嘉粵集團老板朱興明一樣向社會融資的房地產商不在少數。“嘉粵集團實際關聯企業將近60家,并不只有此次申請破產重組的34家。”
根據破產管理人介紹,這些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用來融資的平臺。劉興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同這種觀點。在他看來,在湛江,與嘉粵集團類似的很多公司,都是靠個人信譽來運轉,“靠個人信譽運轉的公司一定會向社會融資,因為向銀行借貸需要抵押物。”
在嘉粵集團破產重整一案中,企業稱向民間借貸約10億元,其月利率高達5分、1角甚至3角,一年上億元的利息額也成為嘉粵集團出現危機的主要原因。
而在這部分民間借貸資本中,大部分存在拆借。在嘉粵集團民間借貸中,就因存在的部分拆借行為導致債權認定上的困難。“比如你借給我1000萬,但這1000萬是通過另外三個人的賬戶匯到我賬戶上。但后來還款的時候,我直接還給你,沒有還到其他三個人賬上。這部分錢還是被算進了管理人公布的61億元債權額中。”嘉粵集團內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稱。
劉興桂認為,在市場經濟越不發達,規則越不透明的地方,民間借貸越發達。同時,他認為,在銀行信貸不放松的情況下,民間借貸會成為越來越多中小開發商的融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