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洪俊杰
從今天起到下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墨西哥三國。此訪的意義何在,中國與拉美未來合作又呈現哪些亮點?
三國各具代表性
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張家哲看來,習主席此次拉美之行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全方位外交的戰略布局。這對完善中國外交格局,深化發展同三國關系,推動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整體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至于此訪為何選擇以上三國,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員徐世澄認為,這三個國家在拉美地區都具有明顯的代表性,“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代表的是加勒比地區英語國家,哥斯達黎加代表中美洲國家,而墨西哥則是拉丁美洲大陸的代表”。
具體來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是加勒比地區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國家,今年7月將出任加勒比共同體輪值主席國。習主席此訪是中國最高領導人對該國的首次訪問,將有力帶動中國同整個加勒比地區的友好合作關系。哥斯達黎加是中國在中美洲地區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建交國,今年又欣逢中哥建交6周年,習主席此訪不僅將推動雙邊關系,也會對中美洲其他未建交國產生影響。此外,中哥雖然建交較晚,但已簽署雙邊自貿協定,中國已成為哥斯達黎加第二大貿易伙伴。至于墨西哥,它是拉美地區第二大經濟體,是重要新興市場國家,也是中國在拉美地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今年4月,墨西哥總統培尼亞訪華,習主席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回訪,體現出中墨友好關系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有分析指出,考慮到之前李源潮副主席已訪阿根廷和委內瑞拉,明年金磚峰會習主席將赴巴西參會,加上此次三國之行,中國與拉美合作的“大棋局”已經逐漸鋪開。
中美不是選擇題
專家認為,經貿合作是中拉合作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國已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和主要投資來源國。去年中拉雙邊貿易仍逆勢創下2612億美元新高,同比增長8.1%。美洲開發銀行行長莫雷諾預測,中國將在五年內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此外,近年來,中拉合作領域也不斷擴展,逐漸突破能源、礦產、紡織品等傳統領域,開始邁向新能源、電子、航天、通訊等高科技領域。
當然,在中拉合作迎來全新機遇之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中國元素”在拉美日益增多,拉美各界對于“中國機遇論”和“中國威脅論”各執一詞。隨著中拉經貿關系日益密切,雙方貿易摩擦也逐漸增多。受到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兩國貿易結構重疊度高等問題影響,拉美已成為中國在發展中國家遭遇貿易保護主義限制最嚴重的地區。此外,一些美國政界人士也對中拉關系不斷升溫深感不安,臆想中國是在美國“后院”找機會,對美國造成了直接威脅。
妥善處理問題,才能獲得共贏。從現實與長遠來看,解決貿易摩擦,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快中拉自貿區談判。建立雙邊和多邊自貿區,這不僅利于雙方貿易優勢互補、減少摩擦,而且利于雙方實現貿易平衡,改善貿易結構,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中實現互利共贏。有分析指出,中國領導人哥斯達黎加之行,有望實現推動中拉自貿談判的目的。自貿區若能如愿建成,中國對拉美國家“是福還是禍”,恐怕就不再成為問題了。
至于美國某些人所謂的“憂慮”,可以借助兩國業已建立的“拉美事務磋商機制”,進一步了解彼此在拉美地區的戰略意圖,從而起到釋疑解惑的作用。此外,“選擇中國”并不等于“放棄美國”,中方也樂見地區國家與中美都保持良好關系,華盛頓大可不必草木皆兵。
作者:洪俊杰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