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大戶的豬舍。
嘉興市畜牧局副局長談小豬死亡率。
養殖戶在家門口扔死豬。
販賣死豬嫌犯在接受審判。
養殖戶稱一分錢死豬補貼也沒有。視頻截圖
嘉興死豬被收購流入市場村民補助難落實
80元生豬死亡補貼農民不知曉
浙江嘉興死豬被販子收購后,制成各種豬肉制品流入市場,潛在的高致病性病毒隨之流傳。浙江規定自行處理死豬按每頭80元標準補助,集中處理的補助經費撥付給營運單位,這導致補貼難以到村民手上。
□溯源
養豬基數大
嘉興市南湖區竹林村今年的頭兩個月死亡了1.8萬頭豬,平均每天死亡量達到300頭
在黃浦江發現大量死豬的前幾天,浙江嘉興市當地的一家媒體發表文章,文中稱嘉興市南湖區竹林村今年的頭兩個月死亡了1.8萬頭豬,平均每天死亡量達到300頭,這篇報道刊發的時間與黃浦江出現死豬時間非常接近,而且嘉興的河道正處于黃浦江的上游地區,黃浦江上的死豬和嘉興是什么關系?記者來到嘉興生豬養殖大村之一竹林村進行調查。
一走進嘉興市的竹林村,就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一種豬的味道,這里是嘉興市養殖密度最高的村莊之一,方圓8.2公里的區域內每年的生豬存欄量有4萬多頭,不久前一家當地媒體提到在這個村莊,今年1月份1個月的時間里就死亡了有1萬多頭豬,一時間這個遠近聞名的養豬大村一下子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竹林村生豬的存欄量有4萬多頭,出欄量有8萬多頭,每年的總飼養量加起來超過10萬頭,如果真如報道所稱,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集中死亡1.8萬頭生豬,最大的可能性只有暴發疫病。但在竹林村記者并沒有看到任何疫情征兆。
作為農業部國家首席獸醫師,于康震在事件發生后立即趕赴浙江、上海實地調查了解情況。
于康震說:“可以排除是因為發生了大規模的重大動物疫情,目前為止事態的發展,完全在可控的范圍內。”
死亡比例高
嘉興每年生豬出欄量450萬頭,一般來說,豬的死亡率在3%左右,小豬最容易受凍死亡,死亡率更是10%左右
嘉興市地處長三角中心位置,從上世紀90年代初發展起生豬養殖業,主要供應周邊市場。作為傳統的生豬養殖密集區,目前嘉興全市的養豬戶已經超過了10萬戶,每年生豬出欄量450萬頭。竹林村所在的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平湖市曹橋一帶更是嘉興生豬養殖最為密集的地方,被稱為豬三角。這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豬,村莊里、田野上隨處可見養豬的豬棚。
一般來說,豬在正常養殖過程當中,也會有3%的死亡率。小豬的死亡率要高一點。從小豬生下來到最后出欄,死亡率是10%左右。老周是竹林村養豬比較早的養殖戶,他告訴記者,小豬在剛出生的時候最怕冷,也最容易受涼死亡。
人們懷疑黃浦江上的死豬來自浙江嘉興,并非僅僅是嘉興當地媒體的那篇報道。事實上,上海方面在打撈死豬的時候就收集到17個豬的耳標,這些耳標把死豬的來源地明確指向了上游80公里外的嘉興。
嘉興是長三角地區生豬養殖基地,在上海松江和金山地區也存在著大量的養殖戶。在上海方面對外公布的死豬耳標中,其中有一枚表明這只死豬的出生地就是在上海市。
圖省事亂扔
一些村民告訴記者,這里河網密布,豬圈都與河流相通,加上無害化池有限,很多村民便會像隨手扔垃圾一樣將死豬丟進家門口的河浜里
從2009年開始,嘉興就開始對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由政府出資興建無害化處理池利用無害化發酵的技術,把死豬放到處理池里進行無害化處理。
雖然每個養豬村都建有無害化處理池,但是記者在嘉興采訪時河道里仍然可以見到腐爛的死豬。一些村民告訴記者,這里河網密布,豬圈都與河流相通,所以很多村民都會像隨手扔垃圾一樣將死豬丟進家門口的河浜里。
作為養豬大村的竹林村,一共有七座無害化處理池,以竹林村每個月死豬平均200至300頭的速度計算,這些無害化池顯然難以滿足需要,無害化池的容量有限也很可能是村民丟棄死豬的原因之一。
生豬養殖在嘉興農村地區已經成為支柱產業,從建造豬圈、銷售飼料、獸藥,這里已經形成完整的養豬產業鏈,但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
養豬主要產生三種廢物,沼液、豬糞以及病死豬,前兩種花錢最多,而病死豬雖然花錢不是太多,但治理的難度最大,危害也最高,尤其對于“豬三角”密集養殖地區就更是如此。
打擊死豬買賣
去年,嘉興法院判處了死豬販子3人無期徒刑,人們沒有想到,去年打擊死豬販賣銷售居然和今年黃浦江上漂流的死豬有了某種聯系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黃浦江出現大量死豬并非單一原因造成,如果當地養豬的基數不是如此巨大,如果養殖戶少有自私圖省事的心態,如果今年春節前后南方沒有連綿陰雨和持續寒流的天氣,黃浦江中死豬的數量也許就不可能比往年有大幅增加,但是否這些就是死豬大量出現的全部原因呢?記者繼續深入調查。
#p#副標題#e#潘會民是新豐鎮竹林村人,7個月前他因為收購販賣死豬被收押,目前在等待法院的判決。
潘會民收死豬的生意已經做了七八年,遠近的養殖戶都知道他做這個生意,一旦這些人家里有了死豬就會打電話讓他去收購。
在竹林村一帶,做死豬生意的并非只有潘會民。馬惠華是南湖區鳳橋鎮人,去年11月,他開始收購屠宰死豬。這些因不明原因死去的豬被死豬販子收購、屠宰、分割之后,制成各種豬肉制品重新進入市場,而其中潛在的高致病性病毒也隨之流傳。
2012年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公布實施,嘉興市政府開始嚴厲打擊死豬販賣銷售,連續破獲多起死豬販賣團伙,其中南湖區鳳橋鎮三星村村民董國權等人,在兩年多時間里共收購屠宰死豬7.7萬余頭,銷售金額累計達865萬余元。
去年11月,嘉興市法院判處了死豬販子董國權等3人無期徒刑,這在當地引起了轟動。
人們沒有想到,去年打擊死豬販賣銷售居然和今年黃浦江上漂流的死豬有了某種聯系。
□調查
拿死豬5.補貼難
2011年,農業部規定養殖戶的豬出現非正常死亡補貼80元,希望在經濟上疏導農戶按照正常途徑處理死豬,但村民對這80元錢的補貼并不知曉
借助死豬事件的發酵,嘉興市已經開始考慮生豬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但一個幾十年形成的傳統產業轉型起來并非易事。如果短期內產業轉型難以實現,那有沒有可行的方式杜絕死豬販賣和丟棄的問題呢?從2011年開始農業部專門出臺文件規定,如果生豬養殖戶的豬出現非正常死亡給予80元錢的補貼,就是希望在經濟上疏導農戶按照正常途徑處理死豬,但記者發現村民對這80元錢的補貼并不知曉。
浙江省下發的有關補助病死豬的文件規定,自行處理的按每頭8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集中處理的補助經費撥付給營運單位,這導致在現實當中補貼難以落實到村民頭上。
在農業部的規定中,實際上這80元還真就不是說僅僅是給無害化處理這個環節的,其實從政策制定初衷,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是希望能夠通過給農民一定的補貼,一方面讓農民減少一點損失,另外一方面鼓勵農民通過拿到這個補貼,讓死豬進入到一個正常的處理環節去,而不是說把死豬賣給那些死豬販子,現實情況是,農民現在自己一點都拿不到。
目前生豬養殖小散亂的現狀一時難以轉變。那么在現有的狀態下,除了補貼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辦法,能對死豬進行有效管理呢?
據央視《新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