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法國貴族逃離祖國是因為斷頭臺,現在他們逃離的是法國的稅收。”法國《世界報》如是評論。
近年來,美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國家紛紛調高個稅稅率,法國總統奧朗德上臺后提出個人年所得逾100萬歐元部分需繳納75%的邊際所得稅率。美國也從2013年1月1日開始,將最高一檔所得稅稅率從35%升至39.6%。西歐則更高,平均最高檔稅率為46%,是世界上個稅稅率最高的地方。
于是,法國正在上演著“平均一天有一個富豪外逃”的拍案驚奇;同樣地,美國、英國、意大利的富人們為了保衛自己的巨額財富,避稅手段層出不窮,上演了年初開年大戲:財產保衛戰。
移民成就富人小鎮
埃斯坦皮,一個毫不起眼的比利時小鎮,全鎮僅有1萬居民、6個村莊、2個咖啡館,甚至沒有一家電影院。
但如果散步在窄窄的村路上,你說不定就能遇見目前已經是俄羅斯籍的法國大鼻子情圣德帕爾迪厄,和你打招呼的很可能會是歐尚超級市場集團和迪卡儂連鎖運動用品量販店擁有者米利耶家族其中的一名成員,如果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邂逅法國最美麗的女人、超級名模莉迪亞·科斯塔。
“因為他們得到了特別好處,這里距離比利時和法國邊境只有23公里,前往邊界線只需幾分鐘車程。而且根據1964年法比協議,允許這里居住的法國人免于繳市政稅、富人稅和高額的財政稅,以及遺產稅、資本利得稅等等,這里的生活開銷相比較法國也低得多。” 埃斯坦皮的鎮長塞內薩爾說。
為了使自己的財富“不外流得太遠”,法國富豪大都選擇在周邊國家“曲線生活”。比利時經濟穩定、政府財政狀況良好,且實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以及對外國人采取寬松的稅收政策,再加上比利時有傳統的法語區,成為法國社會精英青睞的財富“避難所”。僅在2012年,來埃斯坦皮定居的法國人就超過200人,目前鎮上居住大約2800名法國人,占全鎮人口總數的27%,極大拉高了當地的房價。
同樣,瑞士和新加坡也是富豪移民的樂園。
瑞士媒體報道,在300位瑞士最富有的居民中,有44位是法國人。如香奈兒掌門人阿蘭·維德摩爾和吉拉德·維德摩爾,擁有索菲特酒店以及鉑爾曼、美爵等酒店的法國雅高集團聯合創始人保羅·杜維爾等等。
2012年,美國億萬富翁、Facebook聯合創始人薩維林為了避稅放棄美國國籍,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新加坡繳納稅制是按照收入來源地征稅,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20%,遠遠低于歐美國家。根據美國《福布斯》雜志的統計,放棄美國國籍的人有四成選擇移居新加坡。
創立基金和規避法律漏洞
2013年1月12日,比利時官方宣布,因無法證明在比利時居住滿3年,比利時拒絕法國首富、奢侈品巨頭路易威登集團首席執行官貝爾納·阿爾諾的入籍申請。
#p#副標題#e#此舉令法國總統奧朗德大大松了一口氣,因為阿爾諾是法國首富、世界第四大富豪,坐擁410億美元的財產,如果他為了避稅而換了國籍,將令法國政府面上無光。
但是,阿爾諾為了避稅,從密特朗時代就著手資產出逃。上世紀80年代,他宣布把LV主業轉移到美國。2008年,他在比利時創立了一家私營基金會,把自己一定的資產移交給該基金會管理,這樣他的子女將來可以直接享受資產所衍生的財富,而無需參與企業管理。
而英國富人們逃稅則經常上演“午夜才回國”的劇情。英國現行稅法規定,每年在英國居住的時間不超過90天的話就不用繳稅;而剩下的275天里,只要午夜前不在英國也可以不用繳稅。英國《泰晤士報》調侃英國富豪相比美國富豪要幸福很多,因為他們不必為自己的海外收入納稅,只要常常在晚上搭機飛離英國領空,過了午夜之后,再回到英國機場降落就可以。
“肥咖條款”劍指“稅收難民”
德國《明鏡》周刊干脆將德帕爾迪厄這樣為避稅逃離祖國的人稱為“稅收難民”。這些“難民”采取最為大膽的方法就是利用跨國稅收制度之間的差異,離岸藏匿巨額資金。
麥肯錫咨詢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詹姆斯·亨利向外界公布他和一位避稅研究專家研究報告指出,在私人銀行的幫助下,至少有13萬億英鎊,甚至高達20萬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98.4萬億元)從多個國家流向像瑞士和開曼群島這樣的秘密轄區。
世界各國沒有對此坐視不管。在美國,改換國籍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會損失相當數量的財產。美國政府規定在放棄國籍前,那些資產凈值在200萬美元以上的人可能還需要繳納一筆“退出稅”,其在美國的資產需按照放棄國籍前一天的市價納稅,具體的要求非常復雜,且會因人而異。
2012年11月12日,德國針對億萬富翁進行了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調查。當天,德國50名稅務調查員和數十名檢察官,在全國各地對100多名富翁的逃稅情況進行搜查取證。在被搜查的“黑名單”中,包括75歲的德國“時尚國王”阿爾貝·艾柯夫等。英國也把目標指向50萬名擁有價值超過100萬英鎊不動產與資產的富豪,以及高收入的足球明星和經紀人等,聲稱如果被查到逃漏稅,將被罰款10萬英鎊。
更為嚴厲的是,為了更進一步打擊海外逃稅,美國于2010年通過《外國賬戶稅務遵守法案》,要求瑞士的銀行向美國國稅局提供其客戶的敏感信息。這一條款將在2013年底正式生效,被戲稱為“肥咖法案”。該法案明確要求各國銀行向美國國稅局提交美國客戶的詳細賬戶資料,要求全球數萬家外國銀行、基金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將資產超過5萬美元的美國客戶名單交給美國國稅局。不遵從上述法律的外國金融機構,將被禁止進入美國金融市場。
“全世界都在完善稅制,各國之間可能會達成避免國與國之間重復征稅的稅收協定,這將更有利于跨國企業的資本運作。但相對來說,被視作避稅天堂的地區日子也可能會越來越不好過。”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學術委員汪蔚青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記者 侯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