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3日北京訊霧霾頻現,挑戰公眾神經。剛剛過去的“3·12植樹節”,當您在為大地添綠的同時,更多了一份對環境改善的期許。但如何把“3·12植樹節”的熱情變成“365天添綠”呢?家住南昌市紅谷灘萬達華府的周林(化名)對此進行了實踐,讓家中80平方米的露臺成為一片綠的海洋。
周林家露臺花園一角
家庭增綠漸成潮流
藤本月季、金銀花、水生植物、假山、凌霄花,周林可以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純凈的空氣,滿眼綠色還能舒緩視覺的疲勞。她時常自己動手,拼拼搭搭,享受在家中露臺花園喝茶、賞花的愜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家庭綠化”漸漸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悄然流行起來。在紅谷灘,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載著花花草草的三輪車商販,游走于各個小區之間,多見市民購買,花草生意不錯。
“能否讓家家綠起來,開發家中可利用的空間,讓點滴綠匯成大片綠呢?”周林倡議。
藏綠于民空間巨大
南昌市四季花卉園藝中心的李啟敏,在青山湖揚子鎮南洲村經營花卉生意。主要從事季節性時令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及各式花壇造型設計與園藝施工。作為業內人士他坦言,去年年底,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發布后,對盆花業者及花卉產業造成影響,政府部門用花量銳減,給產業造成一定沖擊。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沖擊也是一件好事,讓企業不再緊盯著市政部門及政府單位這塊市場,轉而將眼光放在開發家庭園藝市場,讓花卉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李啟敏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咨詢家庭園藝的相關事項,也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家庭園藝服務來裝點家居。但南昌的家庭園藝產業目前處于萌芽期,藏綠于民空間巨大。作為試水者,他準備在今年上半年開辦南昌首家家庭園藝生活館。
綠化陽臺不貴不難
2007年創立“國家園林城市”調度會上,南昌明確提出建設屋頂綠地,并為各個區分派任務,但當時所進行的屋頂綠化已經所剩無幾。業內人士認為,未形成潮流的原因一方面是南昌老城區一些舊居民樓的限制,另一方面亟需政策的引導。
據李啟敏介紹,家庭園藝在歐美發達國家很流行,鼓勵居民綠化家園,有的城市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家庭添綠,有的城市法律規定“陽臺必須有綠”。南昌引入家庭園藝的概念比較晚,剛剛起步。相比之下,國內江浙滬一帶的家庭園藝發展的比較好。
相比之前周林家動輒七八十平米的露臺,即使是四五平米的陽臺,依然可以添綠增彩。記者在四季花卉園藝中心大棚內看到,正在進行的水培實驗可以令植物更易于養護,另外集成園藝等模塊的設計,可以按需購買,自己輕松搭建,花費不多,就可以讓陽臺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