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命運共同體下 平安優才的善念力量
2019-11-26 19:07
江西企業網訊 在當代中國的文明星空中,處處涌動著善意的光芒。
浩瀚洪流里,人們總是更容易被個體微小的善舉與回應所打動。支教時的長幼對視、義診后的聲聲感激、危險后的援手相助……這些善的背后,也許能探出一個企業在公益事業上的廣袤圖景。
近年來,中國平安積極投身扶貧事業。2018年,平安啟動總公益投入為100億元的“三村扶貧工程”,通過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帶領無數扶貧地區人口朝著美好生活前進。同年,在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的號召下,平安志愿者協會成立。
2019年10月17日是中國扶貧日,也是平安志愿者協會成立一周年。一年前,馬明哲面向百萬平安人發出號召:“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大眾,是平安人共同的宗旨”;一年后,一串串數字匯聚成如流的善意。
一年來,平安志愿者協會共成立20個專業公司分會、24個地區分會。平安智慧公益平臺“三村暉”累計注冊用戶達186萬。平安員工志愿者67.1萬人,平臺上線126個公益任務包,員工共發起11萬余個“身邊公益”活動。這些數字的背后,藏著許多閃耀的名字和感人的事跡。
本文的采訪對象皆是平安人壽保險代理人。他們立足本業、卓越出眾,短時間內成為行業里的佼佼者。但他們的優秀不僅在于工作上的嚴于律己,更用一直以來對公益的堅守傳遞善念火種。他們的職業或許你不夠了解,他們的面孔或許你不熟悉,但他們的事跡卻讓人肅然起敬,心生溫暖。
孟彩媚:付出的每一份心力,都會收到超值回報
每次回想起15年來的公益歷程,孟彩媚都會感嘆命運的饋贈:你付出的每一份心力,都會收到超值的回報。“做公益,我沒有任何壓力,它反而點燃了我的生命能量,發現了人性之美。”
不經意間,孟彩媚成了周圍親朋間的公益達人。今年9月24日,孟彩媚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希望工程·幕天同閱”愛心大使的聘任儀式。該項目是由平安人壽聯合中國青基會、平安公益基金會等多方力量發起的專項公益行動,希望通過閱讀的力量幫助更多城鄉少年實現精神成長。
2019年9月24日,孟彩媚在北京青基會愛心大使授權儀式上發言
作為首批愛心大使,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感嘆,用生命支持生命,用靈魂溫暖靈魂,這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2004年,是孟彩媚第一次與公益結緣。那年,她帶著孩子,與山西省左權縣羊角鄉希望小學進行結對幫扶,“那是我們平安人壽山西分公司援建的小學”。身為員工,孟彩媚爭取了一個名額。她帶去了文具,結對學生的媽媽回贈了她一雙繡花鞋墊和一個枕頭。看著孟彩媚驚奇的眼神,對方說:“枕頭里是黃豆,擔心有蟲,我們怕費電,就在月光下一顆一顆撿出來。”還特別叮嚀:如果不想枕了,黃豆是可以吃的。
頓時,孟彩媚滿眶熱淚:多么樸實的鄉親!“我們來時,他們從小買鋪里買來各種顏色的奇怪飲料,自己的孩子舍不得喝,就送我們。”孟彩媚他們離開時,老鄉們一直揮手送啊送,“那種感覺我終身難忘。那時我萌生一個愿望,希望有一天,我有一個團隊,我們一起能捐建一所希望小學。”
從此,她與公益不離不棄。自己獻血、帶動團隊小伙伴走向街頭呼吁他人獻血、為災區捐款,資助殘障兒童,都成了日常生活中很自然的情景。她也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想要捐建一所希望小學的夢想,她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團隊里很多同事的響應。
“當時我說,一所希望小說30萬,反正就一年半的時間,不管我們有沒有捐夠,剩下的錢我自己全補夠,以我們團隊名義捐。”最后部門捐了4.3萬,孟彩媚捐了27萬,孟彩媚夢想捐建希望小學的目標達成了。
但孟彩媚和團隊捐款的習慣沒有終止,她說,“從2007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基本上我們每年都往里面捐錢,除去已經捐出去的善款,山西希望工程彩媚愛心基金里現在還有30多萬元。”
今年99公益日短短三天時間里,孟彩媚共發動包括團隊成員在內的694人,計入到“平安優才撐少年”活動中來,共籌得善款69.67萬元,位列本次籌款活動的第一名。“我的生日是9月9日,看來我就是為公益而生,太巧了。” 孟彩媚激動不已。
從2002年進入平安人壽,到如今成長為資深業務主任,孟彩媚在行業里做到了領先水平。做公益的這些年,孟彩媚和團隊都愈發覺得,公益和保險其實是相通的。“公益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彼此的點燃,做保險也是同樣的道理。要讓大家意識到,最大的大愛,就是預防,而不是治療。” 如果呼吁社會更多地去關注保障這個事情,很多家庭悲劇就不會發生。”
張寧:一支團隊,從愛出發,一定能走得長遠
2019年7月9日上午,一輛面包車緩緩駛進了坐落在北京東六環、一座外形酷似四合院的建筑里。
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的張寧,跟國貿營業區的同事們從面包車里拿出了一只重達180斤的豬,2箱雞蛋、2筐水果、10袋大米和100箱礦泉水。
這里的孩子們蜂擁而上,無聲又乖巧地幫志愿者們搬送東西。他們說不出一聲謝謝,卻不斷地用手語比劃著“謝謝姐姐”、“我愛你”。
2019年7月9日,張寧代筆團隊給北京心靈之聲殘疾人藝術團送去了一車物資。
這里是北京心靈之聲殘疾人藝術團基地,里面的孩子都是聾啞人。藝術團的名字大家或許陌生,但若提起14年前的央視春晚,那個感動了全國觀眾的“千手觀音”節目,或許無人不曉。
2017年3月,張寧因工作結識了藝術團的這些聾啞孩子們,開始走進他們的生活。那時藝術團在北京郊區的一所平房里,因為地理位置和采光不佳,孩子們的住宿條件很差,房間到了冬天尤其陰冷。藝術團大部分經費來源于演出,但要用于支付孩子們的工資、伙食和住宿是遠遠不夠的,青春期的孩子們正在長身體,但一個月的肉類卻寥寥無幾。
更讓張寧揪心的,是孩子們坎坷的經歷與遠超同齡人的懂事之間形成的反差。在《千手觀音》中,站在最前面的女孩叫可欣(化名),她出生時很健康,但因為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只能由老人照顧,在四歲時誤食成人藥品,變成了聾啞人。這樣的意外在藝術團并不鮮見,很多孩子并非天生聾啞,而是因為后天意外沒有得到正確、及時的治療,更現實的是,沒有足夠的錢來治療。
但他們從不怨天有人,反而更加自強自立。在張寧拍下的每一張照片中,都是孩子們在舞臺上自信優雅的氣質、燦若星辰的笑臉。張寧回憶,有個男孩還通過手機視頻自學川劇變臉,他們仿佛永遠對生活滿懷熱情,對未來保有期待。
在第一次接觸到藝術團的故事后,張寧就組建了仁善公益小團隊,兩年來已經有60個人加入。團隊每個月都會組織去通州看望藝術團,送去柴米油鹽等物資補給,持續地次解決了藝術團的燃眉之急。
2018年4月,在朋友的介紹下,張寧了解到平安人壽重磅推出的“優才計劃”,該計劃旨在招募一批具有經營意識和管理才能的優秀人才,針對潛質優才定向培養。張寧介紹道,“公司會給我們提供專項資源和政策支持,培養我們成為高績優人才,也大力鼓勵優才們組建自己的團隊”。
這項計劃自發起以來,吸引了很多在各行各業有所建樹的優秀人才或職業生涯面臨瓶頸的職業人士轉行為保險代理人。平安素有金融行業黃埔軍校美稱,多年來積累的人才培養經驗和對代理人體系培養的重視,讓平安人壽很快就建立了一支年輕化、高素質的保險代理人隊伍。
張寧被深深吸引,決定通過“優才計劃”加入平安。很快,她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一年后晉升為業務主任。當客戶群與團隊不斷壯大后,她依然身體力行地鼓勵身邊的伙伴一起投身公益。
張寧與團隊主要成員合影
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曾到藝術團當過志愿者,有許多客戶帶著孩子造訪后也感觸良多,“聾啞孩子身上的堅毅和不放棄,很容易就會深深感染我們,給了我們繼續面對生活、工作中那些挫折的勇氣。”
如今,張寧也通過平安金管家App提供的“e起公益”平臺注冊成為了一名平安志愿者,還報名了三村工程志愿者招募。談起公益于她而言的意義,她回憶起以前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個非洲的兒童,好不容易得到了兩顆糖,他將一顆含在嘴里,而將一顆不吝嗇地遞給了站在他面前的攝影師。那一瞬間,攝影師哭了。
“公益就是這樣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動,在把公益當成自己個人興趣的這些年里,我也從中收獲了很多。自己很多團隊成員,原本是仁善公益群的伙伴,如今加盟到了我的事業之中,一起努力。我始終相信,我們這支團隊,從愛而出發,一定能走得長遠。”
段二斐:用保險守護平安,用公益給予希望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9月16日,延安市志丹縣雙河鄉平安智慧小學校園里,孩子們揮舞手中的五星紅旗齊聲合唱,雄壯的旋律響徹校園。參與2019平安智慧小學支教行動的五名平安志愿者帶領孩子們觀看開學第一課、畫國旗、舉行升國旗儀式,以此慶祝新中國70華誕,段二斐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
今年36歲的段二斐是平安人壽陜西分公司西安市蓮湖一區的一名保險代理人,他2016年加入平安,僅僅三年多時間,就從一名普通的保險代理人成長為資深主任,并且連續44個月獲得鉆石代理人,以優秀的成績當選今年的平安人壽陜西分公司“陜耀明星保險代理人”。
成績的取得緣于熱愛,“我熱愛保險事業”,段二斐說道,“保險對于我來說不只是一份工作,它幫我實現了人生價值。”加入平安后,他漸漸發現,保險和他一直熱愛的公益事業竟有那么多相通的地方,都是在傳遞人間的大愛,這樣一份傳遞愛的事業讓他感覺充滿力量。
從小生長在禮泉農村的段二斐,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是生活上還是求學中,曾多次感受過身邊或者陌生人的幫助帶來的溫暖和善意,因此,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傳遞出去這樣一個質樸的愿望便開始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2011年,段二斐加入了陜西省慈善協會志愿者服務隊“愛心大姐”公益團隊。終于找到隊伍的他感覺有使不完的勁,一周六次公益活動,他至少要參加五次。藍田看望留守兒童、甘南敬老院獻愛心、甘肅岷縣震區兒童逛西安等活動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愛心大姐”團隊創始人邱華曾評價他,“小段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做公益,公益已經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他8年以來的堅持尤其難能可貴。”
2019年7月29日,段二斐再次來到甘肅岷縣拉路村,看望當年地震后捐助過的村民
白鹿原親智中心是段二斐非常牽掛的一個地方,那里有20多名患有自閉癥的孩子。據中心創辦人王志剛介紹,5年以來,基本上每個月段二斐都會來看望孩子們,陪孩子做游戲、過生日,購買生活用品、取暖物資。王志剛說,“他5年來從不間斷地看望孩子們,這對于一般的志愿者來說很難做到。他和孩子們之間這份感情彌足珍貴,令我非常感動。”
段二斐在公益這條路上的毅力與堅持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同事和客戶,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愛心隊伍中來。但在他看來,隊伍的壯大絕不是憑自己一人就能做到的,“其實這跟平安公司內部多年來推崇的慈善文化不無關系”。
據段二斐介紹,平安公司內部多年來不斷推進道德誠信體系建設,已將“仁義禮智信”引導內化為制度建設、企業文化的基本內容,貫穿于每個員工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準則之中。
正是在平安“執善心、筑大業”的理念指引下,才成長起一批像段二斐這樣讓客戶信賴,同時又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的保險代理人。
“慈者愛,出于心,恩被于業”,這句話用來形容段二斐恰如其分。而用保險守護人們的平安,用公益給予更多人希望,則是平安人壽一直以來的初心與厚望。
一個個平凡的名字,一串串感人的事跡,彰顯著推動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從個體的小善,到企業的大愛,我們可以透視中國社會的美好。
正如在剛剛過去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所言,平安將致力于構建“一個美好向善的互聯網公益‘命運共同體’”,積極利用 “金融+科技”力量賦能社會生活,連接每份善意、保障每份信任、激勵每份熱情。
在企業善意土壤的滋養下,相信平安的未來還會涌現出更多細膩生動的個體,匯聚成一種推動時代前進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