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1日北京訊 (特約記者 和訊網 陳冉 本網記者 胡康林) 光伏生產的危機還沒局勢明朗,光伏發電的問題又擺在了中國面前。
全國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陳康平的一份建議顯示,目前國內合法的光伏電站尚不能實現并網及運行發電,電站的補貼發放也不及時,分布式電站的相關法律法規尚待完善,發電企業在融資渠道上面臨重大障礙。
“令人欣慰的是,著重解決風電和太陽能等電力難以全額收購的難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上網管理辦法》正在由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中,行業期盼已久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也將擇機出臺。但光伏電站、電網公司和發電端的利益沖突還比較大,如果不盡快落實補貼數額并及時發放,將直接影響光伏電站的開發和可能再生能源的利用。”陳康平說。
盡管2012年遭遇美國雙反、歐盟印度雙反調查,是中國光伏行業最難熬的一年,但在政府及時出手之后,光伏行業仍呈現快速發展勢頭,產業規模與投資都在不斷增長,全國新增裝機量約為4.5GW,同比增長66%,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4%,光伏行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就業人數接近50萬人。除此之外,全球前十大組件制造商中,中國企業占據了6-7個席位。
但光伏發電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對投資者沒有吸引力,政府在推動光伏行業市場化和資本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分布式電站而言,商業屋頂電站的使用權和所有權以及電站賠償的標準,屋頂所有者和屋頂電站所有者的權利義務等都需要完善;補貼的年限以及補貼發放的細則,土地問題等細節都需盡快明確;同時需要消除相關的政策法規瓶頸,使市場參與者不僅限于大型國有發電集團,也應該鼓勵民間和外資資本的參與,這樣就可以激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著眼于未來,長期持有電站。”陳康平說。
在鼓勵民間資本方面,美國雖然是對光伏發電無補貼的國家,但是根據美國《聯邦投資賦稅優惠The Federal Investment TaxCredit(ITC)》法案,太陽能光伏發電投資額的30%可獲政府現金補助。以“陽光之州”加州為例,凡在住屋、商業建筑或公用建筑屋頂上安裝太陽能設備的家庭或企業,都可獲得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多項補助,其中包括享受30%的減稅優惠,使安裝成本減少30%。該減稅優惠政策吸引了包括谷歌、微軟、巴菲特在內的眾多投資者,大量資本涌入新能源資本市場,使住宅光伏市場和公共事業光伏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
“我建議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建立快速通道,使它們能夠在上市、發債等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得到一定的優先性,這就能解決企業做大做強的資本需求;打開大型投資基金進入光伏市場的大門,國外基本都是養老、保險等偏好長期、穩定回報的大型基金持有太陽能電站,我們也應該仿效這種做法;開放國外資本窗口,推動國內光伏發電行業快速發展。”
對于企業及項目的長期融資難題,陳康平建議降低商業銀行進入光伏發電市場的門檻,進行利息補貼引導資本進入。“目前,中國只有少數銀行能夠給予長期貸款(10年甚至15年以上),一般的商業銀行最長只能提供5年的貸款,而光伏電站的最長運營期限為25年,這是清潔能源發展的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