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1日北京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江西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如何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連日來,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圍繞“三農”話題,深入討論,認真審議,給出了新的注解和建言。
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全國人大代表、正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印孫說,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江西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農村,潛力和希望也在農村。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掌門人”,林印孫對制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有著清醒認識。他認為,當前主要面臨三大考驗:一是農業生產已經進入高成本、高風險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青壯年勞動力緊缺階段;二是經過長時間、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三是農村分工分業深化,農戶分層分化加快,各類新型經濟組織快速發展。“打造新型生產經營形式,實現專業化、標準化、機械化,就能化解這些不利因素,推動農村經濟科學發展。”
“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關鍵要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林印孫說,要進一步更新觀念,積極引導一般農戶向采用先進適用科技和現代生產要素的方向轉變,同時,采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類型、多元化的農民合作社。只有提高農戶生產經營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才能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形成農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新型生產經營組織形式,進而邁向現代農業。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牢固樹立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加快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廳廳長甘良淼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出臺了《現代農業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現代農業市場體系、綠色食品名牌體系、農產品加工體系、經營制度體系等十大體系,全力推進農業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
近年來,我省跳出農業抓農業,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快,成效明顯。各地催生和重組了一批有較強輻射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去年,全省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55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320億元;像抓工業園區那樣抓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先后認定了57個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當然,產業化經營規模小,龍頭企業數量少,加工增值轉化能力弱,仍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甘良淼為此提出5點建議:一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經濟作物和畜禽、水產養殖;二是大力支持發展農民合作社,力爭今年農民合作社新增6000家,入社社員覆蓋全省約30%的農戶;三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力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達到700家,規模以上加工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00億元;四是大力培育專業大戶、聯戶經營、家庭農場和現代職業農民;五是大力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為農業生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實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