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7日北京訊 (特約作者 和訊網 白金坤 本網記者 陳大圣)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謝衛接受了和訊網和今視網的采訪,話題圍繞有關“統一資產管理監管”的提案進行。他認為,統一資產管理監管并不是要否認當前中國金融分業經營監管模式,不過由于國內資產管理業務急劇擴張,行業內部亂象叢生,亟需一部《資產管理法》來規范和引導。
謝衛近兩年密切關注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他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大資產管理行業”健康發展幾點建議的提案》。在提案中,他總結了目前資產管理業務存在的市場基礎建設與規模急劇膨脹不匹配、參與機構盲目跟進、產品表面繁榮、行業法規不統一和存在監管套利等四個重要問題。
他在提案中認為,為了資產管理業務的長遠發展,必須要進行頂層設計,建立統一的監管法律,同時要加強協調監管。
公募基金的優勢在主動管理
目前國內的資產管理總規模已經超過25萬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都參加其中分享盛宴,那么公墓基金在資產管理中的優勢又是什么呢?
謝衛表示,公募基金主要在主動型管理方面有較強優勢,而且基金公司在過去的10多年發展中積累了比較好的基礎,無論在選時還是行業研究上已經形成一套機制。更重要的是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盡管資產管理業務是平等競爭的業務,但是儲備的專業人才多誰就更具備競爭優勢。
統一監管不是對分業監管的否定
美國的金融業發展經歷了分業監管到混業監管的變遷,但是金融危機之后,美國也重新開始審視混業監管帶來的弊病,謝衛在提案中提到要建立資產管理的統一監管法律,是否意味著贊成金融業的混業監管呢?
謝衛回答,其實中國的分業監管模式發展的很好,正是這種模式導致中國一直沒有出現大的金融風險。“混業監管”和“分業監管”沒有孰好孰壞之分,重要的是適合自己。但是針對資產管理業務而言,目前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迅猛,分業監管存在監管不到位的狀況,因此在統一的法律框架還沒有形成之前,監管部門之間應該加強協調。由于目前資產管理業務主要還是由非銀行依附銀行產生的業務,可以由銀監會牽頭,定期召開監管協調會議,統一監管思路和標準。
金融服務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謝衛表示,未來中國金融服務業的潛力會非常大。金融服務有兩大基本功能,一個是服務于實體經濟,另外一個就是實現居民財富的增持保持。大家對于后一個功能的感觸比較多,大家的存款放在銀行實際在貶值,因此每個公民都有財富增值保持的需求。
十八大提出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老百姓就會更多的購買金融產品,享受投資的收益,只要這個前提存在,未來中國的金融業發展前景就會十分的廣闊。
行業受到尊重需做到三個層面為前提
最終,謝衛表示,金融服務行業很有前途,但不一定每個進來的從業者都有前途。未來金融服務業能不能受到尊重,能不能可持續發展,至少三個方面一定要做到。
首先,要有相關的立法,即游戲規則一定要制定。比如資產管理發展之后需要有法律法規來規范它。不能什么都做,不能不顧風險的去做,那么只能毀壞這個行業。
其次,要加強自律,越自律就越受到尊重。金融行業是很崇高的行業,是為老百姓提供增值服務的,金融機構應該在服務中來賺錢,這個賺錢一定要在提供優質的增值服務之后。
最后,要有專業技能。技能需要走專業化道路,每一個資產管理公司都要走專業化道路,只有做的很精才有飯吃。必須要有把某一領域做精,否則打一槍換個地方,永遠沒有自己的專業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