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2月25日南昌訊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突破萬億元大關,近5年來貸款余額年均增長22.6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91個百分點,貸款增速一度名列中部第一;小額貸款一直領跑全國……
“今年以來,江西緊緊抓住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快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等重大機遇,加快推進全省金融商務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高小瓊對記者說。隨著全省金融商務區建設步伐加快,金融機構不斷增加,金融產品不斷涌現,融資功能進一步提升,有力促進了江西省實體經濟發展。
如何處理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關系?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江西金融業不斷進行著探索。
搭建融資平臺,重點支持工業園區
還沒走進江西巨特集團的大門,一片橙色廠房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20多個廠房,每個面積4000到8000平方米,排列整齊,仿佛橙色的海洋。“我們是2009年從浙江轉來這里投資,去年正式投產,主要做汽車零部件。”39歲的浙江人陳高建,現在是江西巨特集團執行總裁,來撫州金巢經濟開發區之前,他在浙江的汽車行業摸爬滾打了9年,“作為民營中小企業,我們的資金缺口一直比較大,好在這里的金融機構給了我們大力支持,正式投產前就獲得了貸款。”
一家外地中小企業,尚未投產何以能獲得當地金融機構的支持?“關鍵是這里搭建了一個政銀企融資平臺,引導金融機構與工業園企業點對點對接。”高小瓊一語道破玄機。
工業園區正是江西省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的切入點和重點。撫州市城郊農信社在巨特集團還處于基建階段時就開始跟進,通過考察,認為該企業的產品市場前景好,在幫助客戶完善資料后,及時放出貸款。正是由于城郊農信社的資金及時到位,巨特集團很快投產,目前員工已超過1100多人,產品出口到50多個國家。
健全誠信體系,有效配置金融資源
做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這篇大文章,核心問題是如何有效配置金融資源,以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壓力。
在江西省首個“省級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實驗區”內,江西贛西電煤儲運有限公司成功辦理了全省首筆設備融資租賃業務,融資額達3300萬元,成為江西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受益者之一。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人無信不立,公司無信則衰。信用,讓我們成為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受益者。”
發展中的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十分強烈,但由于企業規模小等原因,缺少抵押物成為其融資的主要障礙。隨著江西省誠信體系的健全,信用資本已成為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的一個“利器”。
近年來,江西省通過創建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實驗區,政、銀、企合力構筑信用信息橋梁,使金融“血脈”暢通。目前,全省征信系統建設已具規模,征信系統共收錄全省22.2萬戶企業、2542萬自然人的信用信息。
受金融環境、政策優勢的吸引,全國性、區域性商業銀行加快落戶江西,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迅速崛起,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準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對增加小微企業的金融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開業村鎮銀行25家、小額貸款公司185家,實現了縣域全覆蓋。
融資多元化,扶持實體經濟
融資多元化,是企業降低資金成本的有效途徑。
當前,江西省實體經濟的融資結構單一,渠道不多,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比例過低。去年,江西省首個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上市,掀起了中小企業利用債務工具進行直接融資的“紅蓋頭”。
江西斯米克陶瓷有限公司從中小企業票據融資中嘗到了甜頭。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這個資金來得正是時候,可謂雪中送炭。公司總部計劃把上海的生產線全部搬到江西豐城來,新的生產區正在建設?,F在我們正著手進行第二輪票據融資。”
除了融資方式和途徑上的創新,為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江西省還通過“加減法”模式加快培育地方金融機構,集聚更多的金融資源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同時,各級政府通過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加強銀企互動;人民銀行建立起中小企業綜合信貸共享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模式和擔保方式,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創建。據了解,江西省已組織“百園千企”政銀企對接會近百場次,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與支持力度。
隨著各種融資平臺的搭建和服務模式的創新,2012年底,全省中小微型企業貸款余額達4460.36億元,占全省全部貸款的40.26%。在貸款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同時,江西省的信貸結構也在不斷優化。